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老街] 偷走新屋鄉間,從小市街轉趨沒落的聚落故事 #新屋區 / 桃園市


防疫期間勁量不要出遠門,大家可以趁著在家鄉的機會偷走自己原本不知道的故事。賊的老家在桃園市新屋區,上禮拜清明節拜祖先之後,就和賊爸去尋找新屋的老戲院。根據資料新屋過去曾有:新屋戲院、下庄子戲院,以及大坡戲院。以賊爸小時候住在社子的經驗,過去曾去過新屋戲院,也走到富岡看路邊戲過,另外兩間戲院他也沒去過,所以滿好奇的。雖然三間戲院都有找到,但這篇文章受限當時田野時間,以及文獻資料,僅先列出下庄子戲院與老街,其他有機會再補囉!


那就先和賊賊偷走下庄子的故事吧!


首先是要尋找「下庄子戲院」,身為新屋人的賊爸,一直在旁邊叨念著,下庄子怎麼可能有戲院。難道賊爸陪我進行過一次雲林老戲院的調查,還不知道老戲院可能早就拆除,只存在於當地耆老的記憶中嗎?不過賊爸是新屋人,對他來說,下庄子只是個小地方。他就說了,「我覺的東明村還比較可能有戲院咧!」對新屋地理完全不了解的我,看了一下Google map,東明介於三條路之間,的確有可能。


不過還是先以文獻中曾經出現過的戲院做小調查,沿著新屋區的大路中山路(縣道144號)往永安漁港的方向走去。永安國小、永安國中之間就是「下庄子」了,拓寬後的中山路,兩旁都是新式樓房。一開始右轉先往保安路方向開去,隱約覺得那裡面有什麼。結果就是沒什麼,只經過一間土地公廟,接著就是埤塘和荒原。只能回到大路,剛好有人在家門口聊天,稍微問一下老戲院,就指向對面那個車子看起來開不進去的小路「永田路」。

也順便問了一下老街,他們說「這邊其實就算下庄子的老街了,只是道路拓寬後,就蓋了新的樓房」。如果要看一些比較老的建築,那就得到永田路那了。如果沒有問當地人,一般由人來這邊,真的會錯過永田路。雖然是路,但是頗不起眼,不過它曾經是下庄子最熱鬧的一條街。走進去就先看到了紅磚屋,還有一間已經殘破的土角厝。再往前走的幾間樓房,更能指出這條街興盛時的容貌。


如果看日治初期的台灣堡圖,中山路那時就出現了,而下庄子的聚落很明顯就在中山路的南方,也就是永田路兩側。根據文獻記載,老街一開始是在中山路發展,後來才蔓延至永田路這。繁榮時,下庄子街曾經有裁縫店、牙醫診所、擇日管、小吃店、戲院、打鐵店等,現在只剩下幾間紅磚屋可以想像。三開間紅磚屋對面的新式樓房還有掛著「榮興打鐵店」的招牌,不過看舊照片,打鐵店原本應該是這幾棟紅磚屋的其中一間。

客委會典藏文物資料中有關於打鐵店的故事,店主為劉木榮先生,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於姐夫在中壢的打鐵店上班。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便到下庄子租屋,成立自己的打鐵店,並取名為榮興打鐵店。除了日常用的菜刀、水果刀外,因為新屋是個農業鄉鎮,那時他也製造農用的鐮刀、鋤頭等等。打鐵店是現在很難找到的夕陽產業,再加上劉先生年紀已大,民國九十年初打鐵店便結束營業。


關於這幾間紅磚屋,資料上是寫劉先生掰來這裡時是先租一泥磚造平房,並請來泥水師傅砌了三口火爐。民國七零年代,劉先生在原平房左側,以紅磚新建了一平頂式建築。雖然這幾凍紅磚屋只是簡單搭蓋,樸實但還是看得出一些簡單的變化。雖然沒有什麼華麗的日治時期街屋,一方面下庄子本來就不是街市,而且一直也來都是在農業鄉鎮,但在中山西路拓寬,不少老建築早已拆毀後,這些還能留著下庄子老街記憶的建築就彌足珍貴。


看完原為打鐵店的紅磚屋,再往前走還有一座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新屋是北部最重要的水稻產地,新屋市區的農會倉庫早已被列為歷史建築,見證新屋過去的農業歷史。而在下庄子也有一間「礱間」,根據資料大約是昭和時期就建造,不過在民國四十年有修建過。目前是永安地區皇家所有,但因戰後台灣稻米產量大增,政府糧倉有限,便徵用民間礱間置放採收後的稻米。


雖然新屋當時每里都有一間以上的礱間,但下庄子這座可是第一間與政府簽訂糧倉契約的礱間。除了替政府加工碾米或替公倉囤積的糙米加工為白米為主,也替附近居民碾米。裡面好像還保留著「儲存糧食局公糧庫房第一號」的牌子,可惜沒機會進去看看。大家一定想說為什麼要放這面紅牆,這其實是下庄子戲院的遺跡。那為什麼沒有拆呢?因為它同時也是兩地所有權交界之處,保留著可以證明土地所有權範圍,也避免紅牆外的房子倒塌。



參考文章:

下庄子榮興打鐵店

下庄子礱間

新屋人說新屋事

3,43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