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好像還沒有寫過與鐵道相關的文章,上禮拜週末去了一趟三貂嶺的市集,才發現自己也好久沒搭火車了。高中常常搭火車往返桃園與中壢練舞,也常常搭現在已停駛的林口線去學校上課,上了大學到台北就便成捷運或U Bike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其實與新型態的鐵路運輸工具,例如捷運,取代了鐵路有關,不過在台灣鐵路還算是主要的大眾運輸。
鐵路從十九世紀初期英國工業革命下,以蒸汽車發明及改良為基礎,而後發展成為鐵路工業,並在各殖民母國為了出口殖民地的商品,因而傳到了各殖民地,英國也成為重要的鐵道輸出國。所以亞洲、非洲許多國家的鐵路歷史的前半部,其實與殖民歷史有關,像台灣是在日本治理下完成了縱貫鐵路的建設。鐵路發展到當代,已經開始出現某些鐵路因使用不符成本而廢棄、拆除,換成新型態的交通工具,像是鐵路新店線以捷運取代。或是某些產業用鐵道,因該產業沒落而不再使用,例如台灣的糖廠鐵道。在保存運動下,許多國家的廢棄鐵道都開始在找尋再利用的方式,更企圖與土地資本投機對抗,畢竟鐵道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體地。
若談到鐵道襲產的保存,台灣有滿多案例,像是糖廠鐵道再利用,以及近期爭議滿久的台北機廠。鐵路作為一種運輸工業,其技術史與勞動使需要被了解。但鐵路作為一種襲產,它更關照於生活,畢竟鐵路的出現就是人們的需求,而這流動的鐵路所經過之處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被鐵道記憶所鑲嵌著。就因為其牽涉到龐大的土地力以及人民情感,鐵道保存與活化時常出現爭議,不只關乎於過去,更關係著這條鐵路的未來。
新加坡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國家,英國殖民時代所興建的新加坡鐵路於2011年停駛,當時也引發新加坡居民自主在網路上串連,搜集大家對這條鐵道的記憶。也因為在英國殖民體系下,新加坡僅存的兩個受保存的火車站作為節點,串連起的不只是乘客、貨物運送的過程,更連結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國間流動的集體記憶。
此外,這條新馬鐵路除了是一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國歷史性的連結,在當代活化處理上也面臨過殖民遺緒處理的問題,而在現在更成為兩國關係的論述所在。原先在前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任內說要興建的馬新高鐵,在今年(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中獲勝而擔任總理的馬哈迪宣布停建。然而,新加坡早已啟動高鐵的國際招標,馬哈迪不只以馬來西亞不再宣稱白礁(Pedra Branca)的主權來緩和與新加坡間的關係。他更指出新加坡鐵路的土地能處理妥當,象徵著兩國間的友好關係,而這個友好關係隨著新加坡鐵道的存在會一直延續下去。
那就讓賊來帶你偷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的共同回憶:新加坡鐵路。
在英國殖民時代,馬來半島所擁有的豐富天然資源,尤其是錫、橡膠,成為當時出口的重要商品。當時的海峽殖民地港口,就以北邊的檳城與南邊的新加坡最為重要,馬六甲雖仍為殖民地,卻早已失去優勢。隨著輪船的出現與航運業持續的發展,丹戎巴葛碼頭公司(Tanjong Pagar Dock Company)於1864年成立,並於新加坡南邊的丹戎巴葛建設碼頭,當時稱為新港口(New Harbour)。為了運輸從馬來西亞批來的物資,早在1869年,英國政府就有計劃建造一條貫穿新加坡的鐵路,從靠近新馬邊境的兀蘭(Woodlands)地區到當時新加坡的新港口(New Harbour),也就是現在聖淘沙旁邊的集寶港(Keppel Harbour)。
1903年,這條新加坡克蘭芝鐵路(the Singapore-Kranji Railway )完工,後來又被稱為新加坡政府鐵路,由新加坡鐵路公司( Singapore Railway Company)營運。1903年開通時,共設有七個車站(從北到南):兀蘭、武吉班讓(Bukit Panjang)、武吉知馬( Bukit Timah)、荷蘭路(Holland Road)、克魯尼(Cluny)、紐頓(Newton)、以及坦克路(Tank Road)。到了1907年,鐵路又往南新增了兩站:Borneo Wharf 與 Pasir Panjang(巴西班讓),並有支線通往碼頭。
上兩張圖是新加坡國家檔案局所留存的英屬馬來亞鐵路地圖,上面那張是1924年兀蘭到南部海邊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的鐵道全圖。左邊那張圖檔則是將其拉近到鐵道轉向西邊前的局部鐵路圖,可以看到鐵路掠過當時的新加坡市區邊緣,往現在的市區烏節路區域走。
右邊那張圖是新加坡克蘭芝鐵路中最重要的站,坦克路車站。坦克路車站應該是離市區最近的一站,所以它身負旅客運輸的重責大任,位置應在現在的 索美塞(Somerset)地鐵站附近。
當時英國政府禁止在新加坡設立賭場,新加坡人只能去對岸的新山玩錢,所以這個火車站在週末會有很多人前往新山賭一把。圖片中還能看到當時新加坡滿街跑的人力車。
但這條新加坡克蘭芝鐵路連結新加坡城區與克蘭芝地區,新加坡人要前往當時的馬來亞,就必須搭到兀蘭站,然後進港口換船到新山後再轉乘火車去馬來亞其他地區。不過柔佛州的鐵路到1909年才開始運行。1912年,新加坡鐵路被納入馬來亞聯邦鐵路(the Federated Malay States railway,現在的Keretapi Tanah Melayu)的一部分。1918年,新馬簽訂了鐵路協定(Railway Ordinance of 1918 ),鐵軌和車站的管理全都交給了馬來亞聯邦鐵路,也產生了等等會提到的爭議。
然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間人員與貨物的運送,仍需要靠海運。但隨著乘客和貨物吞吐量增加,僅靠船隻往返似乎不太經濟,便有興建連接新馬各自邊境兀蘭與柔佛,且兼具鐵路及公路功能的長橋計畫。1923年,新柔長堤(Johor–Singapore Causeway)完工後,馬來亞聯邦鐵路總算完整。長堤完成後雖然解決了海運吞吐量過大的危機,但人、物流卻擠到鐵路運輸上,便有人建議重建坦克路火車站以滿足需求。
英國政府最後決定在集寶港附近的丹戎巴葛區域建造一座客運站、貨物倉庫以及車場等多功能火車機廠。會選擇在港口其實是為了滿足新加坡日漸重要的國際轉出口貿易的地位,而馬來亞地區就成為英國殖民政府出口品的腹地。
因此,新加坡克蘭芝鐵路才30年,就卸下自己的任務,取代坦克路車站的便是丹戎巴葛火車站。火車站是由新加坡老牌建築事務所 Swan&Maclaren的三名建築師所設計,於1929年開始建造。據說建築師們的靈感來自於也就是大英帝國的火車站,他們還曾經去英國展開火車站之旅。
1932年,丹戎巴葛火車站在當時的海峽殖民地總督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親臨開幕式下啟用,他並將丹戎巴葛火車站描述為世界連結中的一個節點,也比它所取代的坦克路火車站更有新加坡特色。其建築特色採用一戰後於世界流行的 裝飾藝術(the Art Deco style)。
整棟火車站建築立面最吸睛的就是由義大利佛羅倫斯雕塑家Angelo Vannetti所做的四個雕像,分別代表馬來亞經濟的四個面向:農業、商業、運輸和工業。而它的屋頂則運用了華人傳統的瓦片,以及佛教建築藝術,這些都是將西方建築風格予以在地化的表現。
左邊照片引用自The Straits Times,賊去的時候車站在整修,可惜無法進去。但它內部還滿值得一提的。車站內的中央大廳高22公尺,牆上的壁畫是由9000塊磁磚組成,描繪著馬來亞工業的場景。無論立面和內部都在強調英國殖民帶給馬來亞的富庶與進步。
話說這也算是新加坡第一個為顧客服務的現代化火車站,裡面有許多考量旅客需求的設施,包括酒吧、沙龍和餐廳,而且在大廳的上層設有一間火車旅店。
當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都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鐵路產權和經營權都是在一個殖民地的框架下處理。當馬來西亞鐵路(The Keretapi Tanah Melayu)與新加坡鐵路運行後,新加坡政府簽訂了1918年鐵路協定(Railway Ordinance of 1918 ),將鐵路的資產和設施以4,136,000元的價格出售予馬來聯邦政府。馬來聯邦政府根據當時訂立的殖民地條例,以999年的時間,租借了鐵路兩側25公尺範圍的土地。這在兩國相繼獨立後,就變成一個弔詭的情況,也就是新加坡境內鐵路沿線的兩側都屬於馬來西亞主權所有。
因此,在新加坡都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除了需要更多土地進行開發,以及有更便捷的地鐵取代鐵路運輸時,這些鐵道設施便成為都市發展的阻礙,是需要政府處理的議題。因此,1990年時,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與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敦達因就簽署了《馬來亞鐵道公司在新加坡土地發展協議要點》(Points of Agreement,簡稱POA)。契約中規定,馬來亞鐵道公司應該在2001年之前將丹戎巴葛火車總站遷移至武吉知馬,而空出來的土地由兩國共同開發。
新加坡早在1992年就開始調整兀蘭地區的軌道,以因應兀蘭地區新設的入境檢查站,以取代丹戎巴葛的舊檢查站。但兩國對於契約的認知並不相同,馬方認為要馬來西亞決定要搬遷丹戎巴葛火車站才生效,而認為應將海關留在丹戎巴葛,反正之後兩國因為這個問題,在通關的實務層面上遭遇一些問題,可能一切都是利益談不攏或國內政治問題吧!
直到2010年,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確認從2011年7月1日起,丹戎巴葛火車總站遷移至兀蘭關卡(當中涵括鐵道關稅局、移民局及檢疫站)。兩邊談出的條件是,馬來亞鐵道讓出大約217公頃的土地,新加坡將以位於濱海南(Marina South)與奧菲亞—梧槽(Ophir Rochor)土地交換。而將來馬來亞鐵道土地的開發,也會由一家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持60%股權,而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掌握40%股權,聯合成立馬新私人有限公司(M-S Pte Ltd)共同投資開發。
在兩國確認最後一班火車開出日期後,得力於新興媒體,網路上就開始一些紀念性粉絲專頁。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支持綠走廊」(We support the Green Corridor),大家都在上面分享對該條鐵道的記憶,也提出未來這條鐵路的活化方向。這個粉絲團現在還在運作,賊覺得滿厲害的,畢竟綠廊道也還沒有完工,是真的需要監督。而新加坡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舉辦了「我記憶KTM」( I Remember KTM)的競賽,廣邀大家分享對這段鐵路的記憶與故事。新加坡市區重建局也建立了網站,傳遞更多與鐵道有關的歷史訊息。
2011年6月30日,最後一班新馬鐵路列車由柔佛蘇丹開出丹戎巴葛火車站,並經過武吉知馬火車站,這歷史性的一刻當然吸引了眾多新馬鐵路愛好者圍觀。隔天,這個原本屬於馬來西亞的鐵路,正式轉交給新加坡。同時,丹戎巴葛火車站也被登錄為新加坡的國家文化襲產。
在2016年年底,政府宣布火車站在整修完工前都不開放參觀。賊在結束國大課程的最後一天,有經過丹戎巴葛火車站,只能遠拍外觀。目前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對這塊土地的規劃是連結鐵道走廊,並成為新的地鐵站(參考上圖)。而這個計畫可能需要花費長達二十年的興建時間,要真正進到火車站看那些裝飾,可能要等很久。不過在這之前,賊再帶你偷走另一個火車站。
要前往武吉知馬火車站,可以在新加坡地鐵濱海市區線的阿爾柏王園地鐵站(King Albert Park MRT Station)下車,然後往金文泰路(Clementi Rd)的方向走,便會看到上面那張照片的舊鐵橋。在 Works Access 路示牌那側會有旁邊那張照片的鐵路邊坡,爬上邊坡就可以看到鐵軌。但這邊坡不太好爬,土質有點鬆軟,要小心一點。
爬上去後,往左邊看就是鐵橋遺跡,其實也可以走到對面後再下去,不過那邊沒有人行道,是岔路比較危險。
這座45公尺長的鐵橋橫跨了金文泰路,其堅硬的鋼骨結構不僅連結此岸彼岸,也成為了該地區的指標性地景。其實,在這條線上還有另外一座鐵橋是位於上武吉知馬路(Upper Bukit Timah Road),那條橋有60公尺長。
而這座鐵橋也是新馬鐵公路的記憶地景,坐火車的從馬來西亞那邊經過這,就知道快到新加坡市區了;而開車的就知道自己大概在武吉知馬路的哪個位置。就像之前賊寫過的西螺大橋一樣,這些橋連結的不只是通行的方便,還有用路人過往的記憶。
新加坡知名建築師賴啟建指出,武吉知馬這一帶過去有許多必須依賴鐵路運送貨物的工廠設置,包括印刷(Tien Wah Press)、舊福特汽車工廠(這於2006年被列為國家文化襲產)等。因此,賊認為整個鐵路地景其實不只火車站、鐵軌及鐵橋,甚至過去賴以支撐的民生工業都該被納入保存論述中。
順便提到一點,新加坡襲產學者在這座鐵橋保存的論述上,指出新加坡還有其他相似的鐵條需要保存, 特別是裕廊線在金文泰,橫跨 Sungei Ulu Pandan 的鐵橋。
雖然,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於2015年表示,這座鐵橋會被列入保存,但賊在新加坡襲產清單網站上沒看到這座鐵橋,所以不大清楚表存狀況是如何,但會連接到後來的鐵路走廊計畫是確定的。
不要越過鐵橋道路的另一邊,沿著這一側的鐵軌繼續往下走,就會到武吉知馬火車站。比較上面鐵軌的照片,會發現鐵軌是一軌,而火車站前變成了三軌。這是因為新加坡鐵路其實是單線鐵路,若兩輛火車要交會時,丹戎巴葛火車站開往兀蘭火車關卡的火車會停在中間的軌道上讓車,第三軌則是車站的備用軌道。
武吉知馬火車站目前算是新加坡鐵路線上最古老的火車站,建於1903年。原本火車站站體為板屋,直到1960年7月17日才改建成現在看到的磚砌火車站。雖然武吉知馬的營運時間較丹戎巴葛久,但論站體因有改建,還是比丹戎巴葛年輕。但這個火車站載運乘客的功能早在1993年就停止,所有乘客都必須到丹戎巴葛火車總站上車。不過當時仍設有站長,因為要確認火車是軌道上唯一運行的火車,站長還要遞通行鑰匙給火車長。
對了,剛剛沒提到武吉知馬火車站從1966年起,還肩負另一條通往新加坡西邊裕廊線的功能,不過好像比較少人在探究裕廊那一條線,下次賊如果有機會去新加坡再來找看看好了。
賊去年去探訪武吉知馬火車站,還可以在火車站附近走走。只是火車站已被鎖住,不能進去看看內部的模樣。在火車站旁有一個大型立牌,是新加坡政府用來告訴民眾這條鐵路在結束其運輸功能後,未來會有什麼規劃。
根據媒體報導,現在這條鐵路正在施工,預計建造一條全長二十四公里的新加坡鐵道走廊(Singapore’s Rail Corridor)。因為這條鐵路沿線其實有經過數個新加坡自然保護區,像是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因此,政府認為這是一座具生態多樣性及襲產空間的走廊。
鐵道走廊改善計畫(中段)去年底就已經開始公展,讓民眾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於今年開工。
話說在工展期間,國家公園部也組織了鐵道走廊的導覽,讓民眾在發表意見前,能先了解計畫設計和走廊的生態多元性與鐵道襲產,賊覺得台灣政府該學學。這段鐵道走廊的改善計畫,為了連結總長二十四公里的鐵道,預計要到2021年才會完工。而舊火車站要等到地鐵環線第6階段廣東民(Cantonment)地鐵站於2025年完工後,才會同步啟用。據說廣東民地鐵站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於武吉知馬火車站。開放後的舊火車站將會成為一座展覽館。
作為遊記,還是放一照自拍照證明賊真的有來偷故事,話說新加坡真的很熱。根據資料,新加坡政府的鐵道走廊會使用對行人、自然都友善的鋪面來設計。賊還滿期待未來回到新加坡能看到一個很棒的鐵路走廊,畢竟賊真的還滿喜歡在那邊跑步的。
推薦網址:
We support The Green Corridor in Singapore: https://www.facebook.com/thegreencorridor/
https://www.nparks.gov.sg/railcorridor/rail-corridor
http://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
http://www.nas.gov.sg/archivesonline/maps_building_plans/record-details/fac6ffc2-115c-11e3-83d5-0050568939ad
裕廊線:https://thelongnwindingroad.wordpress.com/tag/history-of-jurong-line/
參考資料:
https://thelongnwindingroad.wordpress.com/tag/history-of-railways-in-singapore/
https://www.propertyguru.com.sg/property-management-news/2017/10/163082/rail-corridor-upgrade-works-to-begin-in-2018
https://coconuts.co/singapore/news/fake-trailer-trump-showed-north-koreans-corny-people-thought-propaganda/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bridges-to-be-gazetted-endearing-landmarks
http://searail.malayanrailways.com/Singapore/SRhistory.htm
https://roots.sg/Roots/Content/Places/national-monuments/former-tanjong-pagar-railway-station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photo-tour-for-visitors-at-former-tanjong-pagar-railway-station-to-mark-national-day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tanjong-pagar-railway-station-restoration-on-track
https://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s/51181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singapore/tanjong-pagar-platform-to-be-fully-reinstated-after-building-of--8031134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