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暗黑/族群襲產 #三寶山 Bukit Cina] 偷走馬來西亞華人的族裔象徵 #/馬六甲 Melaka/馬來西亞 Malaysia



前幾天介紹了台北市文山區的三個暗黑襲產,沒想到挺受歡迎的,但也順便為介紹接下來馬來西亞馬六甲三寶山以及新加坡咖啡山的墳場鋪路。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與東南亞國家比起,算是走在滿前面的。將墳墓(場)這個會被人民忌諱的地方登錄文化資產的案例不少,但多數為重要人士的墳墓。整個墓園被保存的全台只有兩個,一個是1998年登錄的淡水外僑墓園,以及2016年才登錄,位於六張犁附近的戒嚴政治者受難者墓園。

這兩座墓園的登錄理由是因墓園建成對台灣歷史的重要性,前者是台灣開港通商後,外國人移入的關鍵點;後者則是紀念白色恐怖受害下的人民。回到馬來西亞的脈絡,馬六甲三寶山並未被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或馬六甲州政府認為是文化襲產,但2008年卻意外被納入了世界文化襲產的緩衝區。會越級成為世界文化襲產的範圍,這實與馬來西亞特殊的「族群政治」有關。台灣在族群議題上已不像過去那般尖銳,在文化資產的登錄上也不會以「族群」作為決定是否登錄的考量,但在馬來西亞這卻是決定的因素之一。


三寶山的馬來文為「Bukit Cina」,Bukit 為山,Cina則指中國,因而又被稱為中國山。會被稱為華人山,其實與三寶山關於漢麗寶井的典故有關。 明朝漢麗寶公主(Putri Hang Li Poh)下嫁當時的馬六甲蘇丹曼蘇爾(Sultan Mansor Shah ),並且定居於三寶山。為了讓漢麗寶有足夠的水可以喝,蘇丹還在三寶山造了一口井,僅給公主喝,這口井目前稱為王井(Perigi Raja),目前被認為是寶山亭內的那口井。


遊人如果到三寶山下的寶山亭一定會看到有許多中國遊客到訪,這全都是因為馬六甲的「鄭和論述」。根據史料鄭和七次下西洋中,五次到過馬六甲。民間更傳說,鄭和軍隊曾經紮營於三寶山上,甚至還有說曾經築牆建堡。不過紮營這個部分並沒有史料可以佐證,賊賊也認為若鄭和能在三寶山建城堡,那馬六甲王國不是容許國中之國嗎?


早期,作為三保太監的鄭和所帶來的明朝象徵,也讓馬六甲華人認為是其與祖國的連結,因而出現了三保山、三保井與三保廟等字眼,即使後來發現並沒有證據認定鄭和跟這些地方有關,但有構成了「鄭和論述」。而鄭和論述也使許多中國遊客會到三保山腳的三保廟尋訪鄭和足跡,即使這座廟並不拜鄭和,且鄭和信奉伊斯蘭,擺在寺廟略顯不合,而將鄭和神像放置於後院,給觀光客觀賞。而鄭和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是被記載於明朝歷史文書中,據說明成祖給予當時的馬六甲國王一塊「鎮國石碑」立在三寶山上,以抗拒暹羅的侵略,只是這塊石碑目前仍未被找到。雖然鄭和論述真實性薄弱,但也成為馬中友好的象徵,甚至幾個中國重要政治人物都曾到寶山亭,雖然從未登過三寶山!


馬六甲王朝之後,佔領馬六甲的葡萄牙,曾經計劃在三寶山興築城堡但未果,反倒是興建了聖方濟修道院及天主教聖母小教堂。但於1629年,亞齊人攻打馬六甲,佔據三寶山以對抗葡萄牙時被摧毀。

早在馬六甲王朝之前,就有可能有華人定居於馬六甲,而鄭和下西洋所迎來的馬中友好,也使馬六甲成為華人移民之處。倘若有華人為了謀生遷居於馬六甲,那如何處理「死亡」想必也是該思考的。華人多將墓建於山上,位於市區的三寶山便是居住於馬六甲的華人最好選擇。甚至有傳言,鄭和所帶的隨從也曾葬在三寶山,但這沒有任何文獻資料佐證。

1685年,甲必丹(甲必丹是在葡萄牙、荷蘭殖民制度下,由殖民政府物色某位族群領袖,協助殖民政府處理該族群的事物所給予的頭銜)李為經集資向荷蘭殖民政府購買三寶山,以作為華人移民死後的棲所。然而,並非從李為經購買墳地後,三寶山才成為墳山。根據當地文史工作者的考察,目前三寶山上能夠找到最老的墳墓是築於1622年,位於三寶山下培三國小附近的黃維弘夫婦廟。總之,在荷蘭殖民前期,三寶山已經從過去的幾個象徵國族的傳說,走向作為民間埋葬先人的地方,目前山上約計有一萬二千座墓碑,被認為是中國以外最大的墳山。


三寶山下有一寶山亭,根據廟內的石碑所載,寶山亭是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第八任華人甲必丹蔡士璋等人出資興建,以作為後代祭拜先人時的休息之處。可想而知,在興建寶山亭當時,三寶山上所有的墓一定有可觀的數量才需建廟。

根據同塊石碑下面還需注意一段文字,「開元寺僧昆山同募建月立石」。馬六甲華人多從漳泉一帶而來,有人認為此開元寺應指泉州開元寺。昆山法師從泉州而來,幫忙募建寶山亭,甚至可能還是駐廟法師。這些都敘述了,華人移民在異地所需的宗教上需求,尤其是在移民初期,仍須依靠母國的宗教支持。




三寶廟內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保障幽明」,便是由蔡士璋所提。此外,廟內主堂上的匾額則是「以承祭祀」,則是由另一甲必丹蔡士章所提寫。由這兩塊匾額也可得知寶山亭的功用是來祭祀所用,而非有傳言說該廟是為了紀念鄭和而建。

此外,以承祭祀下還有上下聯「“魂依甲地萬古幽冥沾福德,公庇征人千年享祀配春秋”」,更清楚明示,寶山亭自古便是請福德正神為三寶山坐鎮,與鄭和更無任何關係。


寶山亭既然本該是為了山上墳墓所建,那為何又會與鄭和扯上關係呢?甚至被喧賓奪主,有人稱其為三寶廟,甚至說是為了紀念鄭和所建。這當然是因為鄭和在三寶山的幾個傳說,藉由三寶山、三寶廟、三寶井形構一個「馬六甲三寶論述」(在台灣聽起來有點不雅!)過去,馬來西亞華人能夠藉鄭和在馬六甲之功,與中國拉近關係;現在則是能透過觀光論述,吸引中國遊客並上升到與中國的友善外交關係。


雖然荷蘭殖民政府允許李為經等人購買三寶山之地,並且移轉給當時華人社群最高法治機構「青雲亭」所有並管理。但在政權移轉後,三寶山這塊佔地龐大的墳地多次引發政府與民間的爭議。分別在1840、1860及1920年代,英國殖民政府以因開闢馬路或利用三寶山泥土來填海造陸的李用,提出徵用三寶山的建議,最後都在青雲亭亭主的協助下,而免於發展。為了解決三寶山可能帶有的爭議,1949年,以陳禎錄為首的華人領袖們,促使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立法議會通過《青雲亭機構法令》,這項法令也由當時的馬來亞統治者及英國最高專員簽證。法令中明訂,三寶山的唯一用途就是作為華人義山之用。


在馬來西亞獨立後,馬來族群獲得政治上的保障權,在1970~1990年更有幾乎是「冷戰」的族群間矛盾。1976年,馬六甲巫統提議率先提議剷除三寶山,以作工業區之用,並強調三寶山阻礙馬六甲發展。甚至馬華公會(巫統內部的華人政黨)也附議剷除,但保留山下的寶山亭。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也啟了寶山亭作為墳山,浪費馬六甲土地爭議的開端。


1984年4月,因都市土地不足的開發壓力,馬六甲州政府決定要剷平三寶山,並在原地進行一項開發計畫,包含居住的組屋以及零售和辦公空間。這個決定引發了馬來西亞華人社群最大,也是第一個大型抗爭「三寶山運動」,並且引發了朝野及族群上的對立。這個運動若要論述其實很複雜,還能談到華人政黨的內部對立,以及馬六甲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不同盤算,重要的還是三寶山被保留下來,並開始被認為是華人重要文化襲產



三寶山雖然被保留下來,也被認定為是保留區,但華人社群在經歷過這次運動之後,開始將三寶山認為是華人移民的重要文化襲產。這也要提到,華人在聯邦政府於1971年提出國家文化政策,認定要以馬來伊斯蘭文化為尊,往後甚至禁止許多華人文化活動,在這之後華人文化呈現低迷的狀態。為了振興華人文化,華社便組織了華人文化節,並決定在象徵華人移民歷史的三寶山固定舉辦火炬禮儀式,以象徵馬來西亞華人的源頭就在馬六甲三寶山。

然而,在2007年因為馬六甲華人大會堂內部領導權的爭端,傾巫統(目前執政黨)一派認為火炬禮不該辦再三寶山。因為在傳統華人觀點,墳山是不潔的,更何況火炬禮還要上山,便提議改在馬六甲河畔舉辦。持相反意見的馬六甲中華大會堂青年團(華堂青)為了破除「三寶山不祥論」,立即籌辦了第一屆 「三三九九,重陽登高」的活動。在九九重陽節這天,藉由踏青登高、三寶山墓碑導覽等與三寶山親近的活動,讓參加者能重新認識三寶山的重要性。賊賊覺得,三寶山已經成為馬六甲市區難得的綠地,平常若走在山上都會看到民眾在三寶山上健走運動,並沒有覺得三寶山是座墳山,也許也是因為華團的努力吧!

直到今年, 「三三九九,重陽登高」依然每年都舉辦,也都以三寶山為中心,並且成功成為馬六甲的一個文化品牌。尤其,這個以三寶山為中心的活動,是要提醒大家意識到三寶山雖然是做墳山,但它是具有文化及歷史意義的,能夠述說馬來西亞華人移民的歷史,更能述說馬六甲的,甚至馬來西亞從殖民以來的複雜歷史。而這個馬六甲品牌也不斷在求新求變,賊賊便看到他們以三寶山為主題的文化活動,例如舞台劇,甚至也走出三寶山,企圖與地方連結,敘述更多馬六甲的故事(這個有待下一篇三寶井社區再和大家說)。



馬六甲三寶山作為襲產,可以區分為兩個面向,其一為暗黑襲產,另一為族群襲產。三寶山因其為墳山而是與死亡有關的襲產,以華人的觀點當然要敬而遠之,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會有「三寶山不祥論」的出現,或是出現過六次三寶山可能被夷平的新聞。華人的墓園通常佔地廣闊,在土地價值極高的現在,幾個有華人的國家都會面臨到墓園迫遷問題,例如台灣、新加坡。尤其,三寶山位在市區,若非馬來西亞極為敏感的族群關係,否則墓園真的很難不被迫遷。三寶山作為一個族群襲產,雖然屢屢發生衝突,但總在族群爭鬥下繼續挺住,無怪乎是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意識和在地的族群文化意識覺醒。因此,在一個族群襲產保存的意識下,三寶山被看重的便不是「死亡」的暗黑襲產面向,而是講述馬來西亞華人祖先移民史的地方,更是華人早已成為馬來西亞一份子的證據。所以三寶山便不再被恐懼,而是日常能夠接觸且親近的山。

順道一提,別以為三寶山一直都是華人的山。根據1971年的報紙新聞,4月21日馬六甲山上突然有數百名馬來人聚集,歡樂的跳者馬來舞進行「沐浴節」的活動,有些人則坐在馬來人的墓上閒聊。或是可以在三寶山山上找到馬來墳墓,這其實也讓三寶山是否一直以來都是華人義山存有疑問,但可確信的是,在一個多元族群的馬來西亞社會中,你很難說明某件東西專屬於某個族群的,很多都是論述出來的。


參考資料:

http://www.sinchew.com.my/node/765023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6370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1/27/72/article218777259.shtml



244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