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 #大林中山路老街] 偷走曾因糖業而繁華的慢城故事 上篇 #大林 Dalin/嘉義縣 Chiayi

已更新:2018年4月30日


喜歡我的文字,臉書可搜尋 地方賊:http://t.cn/RmPbrSh 按讚追蹤,偷走更多地方故事!


暫時結束雲林林內系列之後,賊賊將進入另一個林「嘉義大林鎮」,雖然中間一直中離寫別的地方。因為大林的故事很精彩,光是中山路老街賊賊就會分成上下篇,希望能夠讓大家認識這曾經繁華的小鎮。

之前說到林內的地名與林內的曾有的茂密森林有關,大林的「林」想當然應也與森林有關,不過大林的大名根據文獻應有兩種說法。事實上,大林最早的名字應為「大浦林」。有一說是開墾初期,當地有一大片廣大森林之地而來;另一說則是,最早開墾者為廣東省潮州府大浦人,因為思鄉遂將地名取為大浦林。賊賊認為,兩者說法都情有可原,但最可能的原因應是二者相加,不然就直接叫大林不就好了。

賊賊會來到大林其實也是純屬意外。首先,賊賊在參加一個訪問雲林縣新住民的計畫時,有一位越南新住民本身就是住大林,但每週都會到雲嘉不同的夜市,這讓賊賊覺得雲嘉其實該一體觀看。其次,賊賊在寫新加坡老戲院保存的文章時,剛好正值大林萬國戲院可能關門之際,基於對老戲院的喜愛,賊賊覺得應該到大林走走。走了一趟才發現,大林真是一個曖曖內含光的小鎮啊,需要大力推薦給大家!

大林鎮位於嘉義縣北方,北以石龜溪與雲林縣斗南鎮為界;西則藉三疊溪與溪口鄉為鄰;東則接嘉義縣梅山鄉;南與民雄鄉相靠。郁永和將其於1697年來台九個月的經歷,記錄成《裨海紀遊》一書。在書中,他將大林描繪成有廣大茂密樹林之地。在郁永和路經嘉南地區二十年過後,大林才開始有人開墾。

首先是薛家。薛允珍於康熙中葉渡台,招流民拓墾台南油港尾一帶,並拓展至台灣、諸羅及鳳山縣的荒野。1692年左右,遷居於當時諸羅縣打貓堡大埔林庄(亦即今大林鎮)並屯墾今大林、民雄、雲林一帶。當地佃農稱薛家為頭家,其地為頭家庄。其三子薛蒲,在大埔林、打貓一帶擁有千餘甲的田地,在雲林亦廣達一、二千甲,對雲林及嘉義等地的開墾有功。此外,於1712年左右,有另一「薛」,廣東潮州人薛大有招佃墾殖大林。在他們努力下,大林形成了一個聚落。除了清廷設置衙門於此外,也有許多傳教士來此傳教而興建天主教堂。


1786年,台灣發生有名的林爽文之役。其中,位於嘉義和斗六中繼點的林內,成為清軍與林爽文兩軍數度交戰的地區,林軍也曾佔據中林、大蒲林與大埔尾三莊,史稱林爽文之役大蒲林之戰。(在左邊的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也可以看到大埔林之役的場景,就知道這場戰役很重要)經過這場戰役後,大林便發展成一個更熱鬧的集貨市場。


在《嘉義管內采訪冊》中,便寫道梅仔坑、新港附近的庄民聚集在大林,交易日常生活 用品及農產品。除了形成市集之外,早期交通不便,吃住也成為往來商旅需要考慮的。在清朝具有官道通過的大蒲林便是停留的好選擇,而形成一條南北向的大街,南北各設有隘門,飯店與酒館在大街上林立。(根據右邊的日治臺灣保圖可以看到大蒲林街與現在市區有段距離)

然而,官道也成為乙末抗日戰爭,日軍由北往南的道路。根據史料,日軍順著官道進入大蒲林街,並在此面臨前所未有的抵抗。日治時期,改變大林地區空間型態的便是梅仔坑大地震。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所發生的梅仔坑大地震,芮氏地震規模達到7.1。當時最嚴重的地方,包括今天的嘉義、梅山、民雄、大林以及新港一帶。大林街上多為土角磚砌築的民居遭到傾毀,僅剩木料或木板砌築的民居,造成原先已成形的清代老街有很嚴重的毀損。梅山地震後,雖然嘉義廳決定大林不需要進行市區改正,但在重建時仍須依照西方城市規劃理論,並將大林定位為集散附近村落南北貨物市場來發展。

日治時期,縱貫鐵路南段的興建更造成大林的繁榮。1903年開通嘉義到他里霧(今斗南)之間鐵路,1904年興建大莆林驛,鐵路便利的交通也使大莆林的商業發展更加興盛。此外,1913年,日本新高製糖會社在大林設置新式糖廠,原先僅是定位為貨物市場小鎮的大林,因製糖業有了新的發展。 有趣的是,日治時期官線縱貫鐵路的大莆林驛與新高製糖廠的大莆林驛是在同地,但為二棟不同的建築物。此外,大林附近地區的物產也都要靠該火車站轉運,包括西邊的小梅庄(今梅山鄉)的竹筍、水果和其他山產;北邊北港的豬隻、肥料;以及西邊溪口裝的糖、米和酸菜的轉運。


大林的繁華可以從一個有趣的改名故事中顯現。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由於小梅庄地區的民眾認為鄰近的大林名字聽起來比較響亮,發展也比較富庶,畢竟小怎麼拼得過大,便希望改名,政府便將小梅改名為梅山。在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大林製糖業也還維持著一段時間的繁榮。因為大林境內有中坑、崎頂兩大軍營,以及大林糖廠有一定規模的就業人口,大林老街上的店家依然有穩定的客源。因此,火車站前的旅社、茶室、餐廳,甚至酒樓一間街一間的開。根據記錄,以前大林就有超過十間且房間數超過六十間的大型旅社。酒樓產業也因諸多需求發展完整,據說當年全台最大間的酒樓-雪香亭,甚至比今日台中金錢豹酒店還要再大些。一般大眾的娛樂產業也不馬虎,大林層同時有四間戲院營運(大林、萬國、新興、東亞四戲院)。直到台灣產業轉型,製糖業沒落,鄰近的斗六與民雄也開始發展,吸收了大林的商業機能,老街商業轉趨沒落。


大林火車站經歷過三個時代,日治時期的大林驛為木造站體;1967年以混凝土改建;2008年則改為跨站式站房,連結前後站,並成為台灣第一座綠建築概念火車站。走出大林火車站往左走,會看見已經修復好的台鐵倉庫。該倉庫於2010年時被嘉義縣政府租下,改為大林產業文化館,目的為展示大林特產。這文化館是以社區展示和聯誼為主,賊賊到時並沒有開放參觀。


看完左邊之後,在大林火車站右邊的陰涼樹下,則會看見嶄新的木造建築。這是日治時期的台鐵站長宿舍,雖然已經被修復的脫離原貌,但保存至少能述說大林火車站的部分故事。其實台鐵原先是想將站長宿舍拆除,但在鎮長和地方人士努力下,才得以保留。只是現在好像沒做任何用途,台鐵其實修復了很多宿舍,希望能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活化規劃。


若再沿著平和路往下走,在萬國戲院的巷子口,會看到一棟立面極為美麗的二層建築,上面標示著「南榮行」。這棟建築物在日治時代是由日本人所興建且經營的日本人高級軍官俱樂部「江山樓」,後由地方名人樊賜生購入改為販賣南北雜貨使用。這棟建築物和萬國戲院可說是大林那段繁華歲月的見證者。二樓原本可看到木造結構,可惜現在用鐵皮蓋住,希望有天能拆蓋!



萬國戲院對大林戲院的再生實在太重要了,賊賊想要分成另外一篇寫,就讓我們從南榮行回到火車站,繼續走我車站前的中山路吧!如果出了火車站口渴,中山路老街左側的第一間店「翡翠水果園」絕對能滿足需要沁涼的身心。小小、舊舊的的店面可能會錯過,但裡面復古的擺設(尤其用紙張寫著一堆飲料和冰品名),大都會真的很難見到。據說這裡的綜合水果汁很厲害!



沿著中山路往下走到55-3號,會看到一

間驗光室(眼鏡行)「十信視界」。你們一定覺得奇怪,賊賊為什麼要介紹一間眼鏡行,看它名字取的非一般眼鏡行應該就知道它的特別了吧!十信其實於1982年就開張,在大林換了許多地方,之後選擇在老街55-3停駐。在第二代(照片那位)年輕老闆接手後,決定給這間眼鏡行新風貌。因為大林是個小鎮,他希望眼鏡行能符合這個鎮的氛圍。

因此,他不想像一般眼鏡行一樣整間店擺滿眼鏡,在空間上營造給顧客一種一定要買的壓迫感,反而將大部分的眼鏡收納於櫃中。此外,他在與建築師溝通時,也決定將眼鏡行空間分成兩個部分。因為這棟建築物是間具有五、六十年歷史的老屋,如何再生是店家與建築師需要溝通的。為了留住建築記憶/技藝,保留了工法已經失傳的天花板,當時工匠可是純手工製作花雕的。


另外,從照片也可以看到石灰牆壁以及其上面歲月的坑洞都完整被保留下來。前半部分是客人與店主聊眼鏡的空間,後半段則是較私密的驗光區。店家提到,早在政府規定驗光師空間和證照制度前,他在六年前就已經做到了!這樣的細心和對美學的品味,也難怪大林慢城小旅行也與其配合,若對店家有興趣不妨來跟老闆聊聊,而且這裡有時也會和當地藝術家合作辦展喔!



與55-3十信視界僅隔一間店面的是55-1號的「泰成中藥行」,雖然未像十信一樣改造成有設計感的中藥店,但這間店對中藥的堅持和小鎮再造的熱情,可不輸給隔壁眼鏡店喔!在老一輩的大林人的技藝與習慣,這間開了六十多年的中藥行應該稱為「當歸樓」,原因是第二代曾經做起買賣當歸的生意。



現在這間中藥店已經傳承至第三代,因為大林慢城的導覽都會與中藥行配合介紹小

鎮生活,現在經營中藥行的第三代便在店面後門開了一間中藥文物館,希望能夠詳細介紹中藥的歷史,並推出中藥DIY來來大林的遊人能有更多有趣的活動可以參加。話說這間店也配合現代人的習慣將中藥做成小包裝,還有賣湯包,真的是能夠隨著時代進步的小鎮。說到中藥店後門,其實這間中藥店有兩個店面,一個在中山路的前面,一個則在市場旁,其實都是同一棟啦!有些大林人可能比較習慣在市場這一側的們購買中藥。不過有一說是,早期大林的色情產業蓬勃,有些女性購買中藥,不方便光明正大至中山路的門,走市場這一側比較能掩人耳目,原來一間中藥店的空間還跟一個產業有關!


偷完了大林老街的歷史和兩間特別店面的故事,在下篇賊賊要帶大家偷走大林菜市場和剩下的大林中山街故事喔!

3,75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