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美食 #綿角·甜點製作所] 偷走位處市場龍口,默默發光的甜點店 #中正區 Zhongzheng Dist / 臺北市 Taipei City

已更新:2019年3月14日



最近賊在IG創了「食賊」,原本純粹是記錄自己的飲食生活,後來想到食物,甚至一間店都可能與地方有或多或少的關聯性,就興起了將兩邊結合的念頭,也許能給大家更多元的面貌。順著上一篇的「崁頂」,就介紹賊賊在這趟旅程中,覺得滿好奇的甜點店吧!



還記得崁頂文章中介紹的「龍口市場」嗎?在這個仍堅持著的老市場入口,有一間神秘的甜點店 「綿角·甜點製作所」 。位處入口第一間的位置(真的是龍口!),店門口微黃色的燈光像是一盞明燈,引領人客走進這被頂棚遮住,有點暗黑的老市場。


選擇在傳統市場開甜點店,鄉村風的裝潢與市場的衝突感,聽起來很吸引文青,台北好像也有幾間標榜在「市場」的甜點店。但老闆 Yami 選擇的是早已落寞的市場,就這樣默默,不猖狂地尋求甜點店與市場的平衡,以及自己人生上的平衡。



十五歲因職業試探而選擇的烘焙人生,到現在也走了快二十年。累積了不少實務經驗,像是酒店、王品、法式甜點店,甚至做到主管級的位置。雖然主管級不用進行前置作業,只需要後面的甜點製作,但高工時的責任制還是讓她喘不過氣來。Yami 也提到,躲在廚房後面做事,無法看到客人吃下甜點後滿足的樣子,也很可惜,她便出走開店。


從躲在餐廳廚房不見客人的十六小時,到可能面對許多牛鬼蛇神的市場,這空間轉變其實滿大的,而這也是我最想問的問題,為什麼要在市場?她說,過去造訪日本的經驗,她深深喜歡日本市場內傳統甜點店的經營模式。外面木桌就擺著自做的甜點,沒有人刻意顧著攤位,如果客人需要就進到店裡詢問甜點師傅。這種經營模式連帶也影響了「綿角」,不同於一般咖啡廳或甜點店直接展示甜點在櫃位的型態


Yami 雖然選擇了市場內開店,但綿角卻只是間工作室,消費者只能在網路上預訂。關起門來的甜點店,不只外人感到好奇,市場內的攤販也覺得他們很神秘。這其實是 Yami 在矛盾中尋求的舒適感,她頗析自己是一個不善於面對人群交際,但卻喜歡聊天的人(這個性在訪談中顯而易見)。她所想要客人是了解她製作出來的甜點,而「特地」來找她,而她也能「特地」為客人製作溝通好的甜點



Yami 雖然選擇了衝突極大的市場,卻好像與市場沒有太多的連結。她自己也坦承,雖然開店三年多了,這附近的居民還是對綿角非常陌生。剛開幕時,Yami 也曾嘗試與其他攤販交流,但這對不善交際的她,其實是滿有壓力的事情。也因為特殊的營業型態,平日工作室燈雖是亮著,但其實沒有什麼人會在店前逗留。只有早定好的顧客按鈴取貨,才會開門迎接。這樣的做法的確會讓人困惑,不只是不喜歡這種營業模式的客人,就連對面卡拉OK的顧客都曾不看好她們。


工作室是一個讓她窩心的小空間,但她也開始在嘗試別種與外人接觸的方式,那就是偶爾的「市集」,將她喜歡與人聊天的自己分享出來。在市集中,綿角也成為市場內的一攤,需要和其他攤位爭奇鬥豔。不再封閉自己的綿角,也吸引了不少逛市場的婆婆媽媽好奇,這或許會幫綿角培養一些年紀稍長的顧客吧!



賊當然不會忘記介紹綿角甜點的特色啦!Yami的父母剛好是在做蔬果批發,能夠為她所想做的蛋糕類型,選擇合適的甜點。因此,即使是綿角常出的南瓜口味,可能所使用的南瓜產地和種類就會不一樣。再加上 Yami 在與日本師傅學習中,對製作蛋糕細節的重視,即使種類不多,但都乘載著她對甜點的堅持與細膩。


這也是為什麼甜點店名稱叫做「綿角」,就是要讓吃到甜點的人感受到細節,賊真的很喜歡吃她們的特濃白蘭地生巧克力蛋糕啊!


(後記:太久沒有訪問人了,覺得技巧生疏了許多,幸好 Yami 真的很能聊,解救了我無數尷尬的時刻。不過在市場內訪問的感覺滿奇妙的,充斥著該有的環境音,像是鑽小巷的機車排氣聲,顧客詢問聲、菜販清潔的灑水聲,滿好玩的。)

89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