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襲產 #西螺大橋、西螺藝術兵營] 偷走西螺大橋旁的隱藏軍事據點 #西螺 Xiluo / 雲林 Yunlin

已更新:2018年5月10日


跨越濁水溪連接彰化溪州與雲林西螺的西螺大橋,應該是濁水溪上最醒目的地標,也是西螺最為人所知的小鎮意象。其實賊賊這篇本不是要講西螺大橋,而是要講位於大橋附近的兵營。這座兵營近期較少被納入官方的觀光或襲產論述中,也是賊賊從大橋走到西螺延平路老街的無意發現,查了它的故事覺得滿有趣的,就想說介紹給大家。此外,也因這座兵營與西螺大橋有一定關係,原先想順便提一下西螺大橋。後來查資料時發現,其實這座大家熟悉的大橋,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歷史,就一併補充於這篇文章上。

濁水溪這條湍急的溪流一直是南北通行時,從彰化到雲林會遇到的阻礙。日本殖民政府在興建縱貫鐵路時,據說原先會沿著台一線公路,從北斗、溪洲穿越濁水溪,經西螺到斗六(南),但遭到北斗地方仕紳以會破壞風水而反對,才多繞了10公里的大彎路,轉向靠近八卦台地的二水鼻仔頭,從二水庄越過濁水溪,到雲林林內。

另外一種解釋則是建橋的難度,目前濁水溪那一段剛好是溪水流入平原的隘口所在,是下游河道最狹窄的地方,寬僅約一千公尺。出了隘口,河床寬度遽增為約兩千公尺。尚且,從1905年日治十萬分之一台灣地圖來看,若走北斗到西螺這段的話,勢必要通過東螺溪(舊濁水溪)與西螺溪(濁水溪)兩條大河,二水那個隘口剛好是濁水溪分成東螺溪與西螺溪的分流點。

賊賊覺得後者的解釋似乎較有道理,雖然賊賊不了解當時日本的建橋技術與可用資金是否能夠在寬幅河面興建橋樑,但基於台灣只是殖民地的立場,會捨棄當時繁榮的北斗庄到西螺庄興建鐵路,反而選擇只是小聚落的二水與林內,這可能是較有利的解釋,畢竟迅速、簡易才是殖民政府興建公共工程的原則。唯一確定的是,濁水溪橋段是縱貫鐵路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全線通車路段中,最後完成的部分。


前面講了那麼多,終於該談到這篇主角「西螺大橋」了。縱貫鐵路既然略過了北斗和西螺之間興建,對於居住於這區域的居民,或是往來這區域的商旅便極為不便。不是要改乘坐竹筏,就是要搭乘鐵路,再繞路過來西螺。因此,西螺當地興起了一座橫跨濁水溪,可供汽車及行人通行兩岸橋樑的念頭。地方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成立「濁水溪人道架設期成同盟會」並向官方請願,提出的理由是軍事及產業需要。藉由官方較認可的興建論述,來滿足地方民眾對橋樑的需要,當時同盟會團體成員也還真不簡單。臺灣總督府評估狀況後,隔年便開始興建大橋,四年後共完成32座橋墩。

然而,二戰時,日本為了軍用需要,將建橋的鋼筋運送到海南島修築碼頭,而使橋面工程被迫暫停。戰後,西螺人士又聯合北斗、虎尾與斗六地區民眾向政府陳情,橫跨南北岸的西螺大橋終於又在民國39年(1951年)動工。國民黨政府會同意,其實也是因美援補助的關係,所有的鋼鐵材料都是從美國原裝進口的。最後西螺大橋於民國42年(1953年)興建完成,採華倫式桁架結構系統,鋼鐵作架,水泥做墩。全長有1939.03公尺,寬度約7.3公尺。在完工當時,是遠東第一長橋,全球也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


據說在西螺這一頭也掛了美國、日本、中華民國的國旗,象徵這座橋是三個國家合建的。可惜賊賊只注意到大橋火紅的橋樑,沒有注意到周圍的國旗,下次探訪應該要更加仔細才是。說到火紅色橋樑,當時西螺大橋橋面工程在興建時,正值韓戰時期,橋樑怎麼可能是如此醒目的顏色。其實原本的顏色應該是基於國防安全,選擇與濁水溪混濁溪水很像的鐵灰色作為保護色。


西螺大橋代表台灣交通運輸現代化的跨時代重要性,讓它也出現在民國49年(1960年)臺灣銀行所發行的十元紙幣上。它對西螺地方的重要則是讓當地再現清代時的繁華,西螺又重新站上了南北運輸中點站位置。


此外,因為雲林地區有重要的糖業需要運送,在西螺大橋上甚至設有台糖的小火車軌道。60年代,因糖業沒落,再加上鐵軌常打滑造成事故,ˋ這條路段被稱為「催命鐵道」,鐵路因而被拆除。 就此,西螺大橋上多種交通運輸共用的景象從此不復見。




1994年,溪洲大橋完工通車,原本行經西螺大橋的台一線改為行經溪州大橋。西螺大橋則成為縣道145好的一部分,這座曾經肩負南北通行重任的大橋,也隨著時代而降格為縣道,交通功能被取代,只能通行小型車輛、機車與自行車等。

原先交通功能被取代後,交通部曾有拆除西螺大橋的聲音,畢竟每次修繕經費都高幾千萬台幣。但因地方反對而保留。民國87年(1998年)順應西螺大橋通車四十五週年,西螺在地文化團體螺陽文教基金會正式提出西螺大橋存廢問題供大眾討論。縣政府和鎮公所也開始正視大橋的價值,並各自提出相關計畫。

民國90年(2001年)也被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下的歷史建築項目。有趣的是,彰化縣也將西螺大橋列為其文化資產下的歷史建築項目。賊賊覺得對於西螺大橋的歷史論述似乎都是從西螺這一端說起,可能是名字緣故,也可能是有其他地方政治因素。也許可以試著探討濁水溪這段,從清代渡船頭時期,到西螺大橋時期,再到後來襲產時期,兩地間關係,應該是挺有意義的!


西螺大橋這一側在鎮公所的計劃下整理成河濱公園,目前應該是地方民眾比較常使用,觀光客則較少來這塊地。2014年,台藝大雕塑系師生被邀請至該地以西螺大橋整修後的鋼骨創作,為舊建材賦予新的生命。螺陽文教基金會也期盼西螺大橋周圍可以成為雕塑公園,為西螺大橋找到新的觀光定位。



接下來該介紹兵營了,這座兵營位於西螺大橋南側對面的凹地。兵營應該是在西螺大橋通車後隔年(民國42年)進駐的。這也代表兵營的設置是伴隨西螺大橋的,因為西螺大橋的戰略位置重要,不只作為南北運輸所用,更是當時極為醒目的地標,而需軍營維護大橋的暢通與軍事安全。隨著台灣交通建設的發展,跨越濁水溪的橋樑就不只西螺大橋一個,西螺大橋的重要性也跟著衰退。正式撤走則是在民國67年(1978年)中沙大橋建成,中山高速公路通車那一年。

根據雲林縣西拓藝術協會對這座兵營進行訪調的資料,這座兵營正式名稱為海防部隊117師2旅3營3連3排。117師是已經裁撤的陸軍117師海鵬部隊,圖騰是地球上面有一隻老鷹。此兵營為移防性質,大多不超過半年,之後再移防至其他單位,兵營人數大致上為30人左右。會設立這座兵營的目的是為了西螺大橋的安全,官兵每日最重要的任務是負責巡西螺大橋沿岸左右各四公里。(右邊海鵬部隊照片引自臉書陸軍117師)


在訪調中,有看到一則可愛的小故事,有一名在西螺大橋旁賣西瓜數十年的老闆,兵營還在時幾乎都是跟他買西瓜。她女兒也回憶在兵營要撤退的那天,那些大哥哥跟那時還小的她說:「小妹妹我們要走囉,再見。」


這是由西拓藝術協會所繪畫的西螺大橋兵營於40年代的樣貌圖,可以看到這座兵營的隱蔽性,只有一個從建興路下來的路口。公共設施也就僅有 宿舍、崗哨、中山室、廚房、浴室、豬舍、廁所等簡單設施,可以看出它具有的移防性格。雖然只是簡單的園區,但官兵的日常活動與西螺鎮上無法脫離關係。官兵假日的休閒活動就是到西螺大戲院看電影,或是到西螺大橋下的河濱地烤蕃薯或與女生約會玩大地遊戲等。


兵營在士兵撤走後荒廢一陣子,大約在民國80年(1991年)左右,兵營改作為「福星托兒所」。兵營中最大的宿舍被改為教室,並且分成中班和大班來用。在兵營空間內部還設置三個盪鞦韆,有讀過此間托兒所的朋友還說下課常搶不到,也留有火車頭給讓小孩爬進煙囪玩。此外,教室後面防空洞有個鐵柵門,只是要小心可能會有蛇出沒。有趣的是,大甲媽遶境經過西螺時,托兒所反而變成追隨者進來休息的地方。


原本賊賊查到的資料是說托兒所只營運半年,但有西螺鄉親提出親身經驗,指出應該營運至少兩年以上,福星托兒所後來改到現在的西螺圖書館,並改名為中興托兒所,後來就一直荒廢至西拓藝術協會進駐,這個地方真的一直都是移防的性質。


2005年,由從小在西螺長大,後旅日的藝術家李朝倉老師,及一些藝術家,希望能在西螺找到能夠進行創作的場所。尋找多時後,在西螺大橋頭發現一座堆滿垃圾的廢棄兵營,便決定整理這座兵營並進駐,打造成藝術家工作室,期盼能吸引更多藝術家到西螺,這應該是西螺第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吧!2006年,他們成立了「雲林縣西拓藝術協會」,並認養該兵營,取名為「西螺大橋藝術兵營」,也進駐了五位藝術家


2009年,開始了一個新的計劃「大地之屋」,這是一個由地方民眾、傳藝師與藝術家自立籌劃的公共藝術造屋行動。大地之屋的計畫,先後包括了整理環境、土埆製作、糯米卵石地基,以及土埆砌牆種子培訓 。

現在在這個園區都還能夠看到過去活動的一些殘留痕跡,沒有經過特別的收拾,反而讓這個兵營的荒廢更添加隨性的藝術氣息,更加的生活化。


2014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舉辦「簡單生活藝術營」。這個藝術營應該是我聽過內容最奇妙的藝術營隊,主辦人所謂的藝術其實是指簡單的生活態度,只要在假期中符合簡單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簡單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在過程中不使用3C產品、不吃再製食品、規律的作息,以及團體互助的生活。所以在這個藝術營裡,是希望藉由實際身體力行,用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來友善環境,並且啟發互助的善念。

經過了這幾年雲林縣西拓藝術協會與許多藝術家的努力,這間兵營雖然在沒有舉辦活動時,可能看起來還是很荒廢,但卻有獨特的美感,述說著西螺大橋不為人知的冷歷史。這邊特別附上西拓藝術協會過去空間利用的地圖給大家再去兵營走走時作參考。

要注意的是,2017年,雲林縣政府為推動「均衡發展西螺鎮整合建設計畫」,向中央爭取經費後,獲得內政府營建署250萬元的補助,以辦理西螺藝術兵營暨旅客資訊小站建置工程,改善這個老舊兵營的周邊環境,成為串連延平老街與西螺大橋間的節點,提供旅遊服務諮詢,並成為藝術家展演與創作空間。




2017年8月,縣政府所推動的藝術兵營規劃計畫,未與原先經營兵營的西拓藝術協會溝通,就逕自開工。不過賊賊是今年(2018年)去的,資訊小站未開張,整個園區也未如規劃圖般完工,可能公家機關的工程就是這樣,會面臨隨時停擺的窘境吧!也附上官方的規劃圖,大家可以想想看民間團體的隨性風與官方的正式空間利用的利弊,或是兩方有無溝通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西螺大橋的故事: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4764

雲林縣西拓藝術協會:http://nestdream2008.blogspot.tw/p/army-camp.html

1,347 次查看1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