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舊屋力 嘉・年華】走走那條每個切口,都會有不同驚喜的二通(中正路)

已更新:2021年11月4日



鐵路的開發影響台灣不少大城市的發展,嘉義市也是。清代時,現在火車站所在之處,為嘉義城外,人煙稀少的 #牛墟尾 地區。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興築了嘉義火車站後,整個嘉義城的格局開始有所變動。原本清代被稱為 #十字大街 的嘉義城商業帶,約今日成仁街、公明路與吳鳳路。在以火車站為節點的都市計畫下,讓賢給俗稱大通、二通的中山路與中正路。


無論是搭火車還是坐客運,旅人來到嘉義第一站一定是 #嘉義火車站 。第一代的嘉義驛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所設置,為磚木結構。賊賊寫了不少台灣的火車站,昭和四年(1929年)的確是鐵路史上的關鍵年代,除了之前提過北部的湖口遷站、山崎(今新豐設站)造成當地市街大轉移之外, #嘉義驛改良工事 也是在這年開始,由宇敷赳夫設計,四年後完工。


作為客運、貨運、糖運與材運於一身功能的火車站,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結構,沒有太多華麗的裝飾。相較於高雄火車站的建築形式,嘉義火車站以 #實用 功能為主。不過在其中我們還是能看到當時折衷主義的美學,訴求古典、簡單,建築對稱且有現代感。或許現在看這棟車站建築不是這麼新穎,但在當時可是有全島第一摩登車站之稱。


賊賊最喜歡他半圓拱的窗型,讓車站採光十分良好,又美觀。可不要小看這座功能性的火車站,他可是經歷了 #大時代 戰爭的侵襲,二戰期間曾遭轟炸,後來經過修繕工程,才保留到現在,成為嘉義市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對了,嘉義火車站前廣場在前幾年有請規劃公司進行整頓,成為旅人可以靜靜觀賞火車站立面的廣場。當然,不斷 #換口罩 成為話題的 #沈睡大白熊 也是拍照重點啊!


初到嘉義火車站,一定會對廣場前數條馬路感到困惑,到底走哪一條才是對的呢?其實都可以,但在這篇賊賊推薦你望向對面有廟門樓的那一條,那是台灣不少城市都有的中正路。不過嘉義在地人卻有另一個更為親切的稱號,那就是 #二通 ,或許知道二通,你就能更容易被嘉義市人認可。 #西安宮 的牌樓算是給旅人一種儀式感,即將進入曾經繁華的二通。而西安宮本人藏身在小巷中,朋友們不妨找找看。


從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日軍攻台所繪的《嘉義之戰鬥圖》,能發現嘉義城到牛墟尾之間已有一條道路。過了西城門為西門外街;再來則是鋪設石板道路的石路仔;沿街商店發展的最尾端則是店仔尾;道路最後便是牛墟尾。明治四十二年(1906年)嘉義進行市區改正,開了一條大路,名為 #大通(今中山路);而原本就連結西城門到牛墟尾的道路則為 #二通 (今中正路)。


二通其實延續著清代以來漢人的商業行為,所以多為台灣人所開設的店家,而被稱為 #本島人街。中正路最前端因為靠近火車站,密集的有著便宜的老旅館。接著則是山產行,有的只剩下招牌,有的還有在營業。因為這裡過去是南北雜貨的集散地,直到現在仍有山產商號,販賣著山上鄉鎮的一些特產,還有藥材、原料及零件的店舖。為什麼中正路過去會有這麼多山產店呢?因為嘉義市本身就是嘉南平原的貿易重鎮,東邊鄰近阿里山的聚落所採集或生產的山產都拿來這裡販賣。



在西榮街與中正路的交會處,會看到一座山牆十分突出的洗石子老屋 #嘉義藥局

藥局為新港人何寄生於昭和二年(1927年)時,舉家搬到嘉義所創辦。不過現在所看到的藥局建築是在戰後才蓋,卻仍有日治中期所流行的風格。像中央山牆有著何姓、多變的窗戶造型,以及像是平板波浪般的側邊不規則起伏山牆。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做藥局使用,而是第三代拿來當倉庫存放東西。


講完了藥局,接下來說醫院,嘉義市的老醫院可真多,像公明路就被稱為 #醫師街 。日治中期,因為嘉義市商業的快速發展,台灣籍醫師開始往公明路與中正路開設醫院。因此,我們也可以在中正路上發現不少間診所。

這間匾額寫著 #中央醫院 的診所,雖然建築沒有像其他老醫館這麼講究,但創立此醫院的 #王文其 醫生,是長崎原子彈的受難者。當他從日本返台開診所時,為了紀念開設中央戲院之兄長的栽培之恩,便以中央為醫院的傷名。王文其醫生也有經歷過二二八事變,他因為救治台灣銀行一名外省籍經理而被囚禁在當年的嘉義市中正堂。在獄中一度受到處死威脅,幸運的是,擔任審判官的正好是他嘉義中學學長,便暗中將它私放。王文其的子女也都繼承其衣缽,從事與醫學相關工作。





看過了旅店、山產、醫院,越往後頭走,中正路的娛樂性質就越濃。嘉義市過去戲院也是百花齊放,中央醫院再往後走一點,左手邊會看到一片停車場,這裡過去是 #遠東戲院 。民國五十年(1961年)成立,於千禧年結束營業,與不少戲院的命運相同,倒是挺好奇後方那棟水泥花磚高樓是什麼用途。


電影院周遭除了有小吃之外,還會有滿足購物慾的地方。雖然嘉義市的舶來品戰區不是在這邊,但在對面還是可以看到兩間委託行,專門賣那些高級貨給無法直接在百貨公司買的台灣人。而在遠東戲院前(584號)這棟建築,雖然二樓已經不見,但還是能看到他的洗石子處理,還有二樓陽台的殘餘。原本右邊的柱子上有老招牌,可能被風吹走了。這是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就營業的 #瑞光書局


過了民生北路左右兩邊都有大型量體的建築物,一個是文具店,另一則是電子遊戲場。這兩種店都不需要這麼大量體的建築,而且設計這麼保守、制式,賊賊就猜想過去可能為金融業辦公室。果不其然,一零一那間以前是第一銀行新西分行;而電子遊戲場那棟過去則為統一證券。這讓賊滿好奇,這兩棟看起來不會不夠用啊,是想要一個更現代的辦公室才遷走,還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日治時期的嘉義市場有二種:卸市場與小賣市場。前者有三個,分別是魚市場、家畜市場及果菜市場。而小賣市場則是一般的零售市場有兩個,東市場與西市場。東市場較西市場早設置,西市場於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啟工,不過到大正七年(1918年)才營運。在西市場周圍可以看見以西市為名的店家,不過西市場不像東市場還保有老樣。周圍有不少皮件店,一家名為遠東,與遠東戲院曾在附近有關。


過了國華街,不少二層樓街屋都有露台,最喜歡這種能夠午後曬太陽的空間, #嘉義針車行 也是其中之一,或者該用針車有限公司來稱呼他。賊賊以前根本就不懂什麼是針車,之前聽岸汐說他們搬針車獲得做裁縫的鄰居阿姨認同,才了解那是裁縫衣服的機器。

嘉義針車行是由吳錦輝先生與其兄長於昭和十九年(1944年)創立,是嘉義最古老的真車行。早期台灣的裁縫車是從日本輸入工業用裁縫機,後來也引進家庭用縫衣機,最後自產裁縫機輸出。嘉義針車有限公司所出產的縫紉機品牌為 #東鄉牌 ,不知道有沒有人家裡還有。之前有年輕設計家與針車行合作推出商品,似乎沒有後續,還希望嘉義這種老行業能夠與年輕世代共存,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對了,針車行還有在做老縫紉機的維修喔


說到 #共存 這件事,在嘉義針車行旁邊就有一間 #舊屋力 的案例,賊賊個人非常喜歡,那就是婚紗店 布蕾可絲。英文名在臉書上為 BLAXK Wedding ,但在 google 地圖上為 BLAXK Gallery ,或許跟之前介紹過的莫索分享空間一樣。雖然將主業放在各自專注的婚紗與髮藝,但又不想讓舊屋新生後的空間被受限而取名。




不過布蕾可絲這中文名確實極有創意,但可不只店名有意思,內部空間更是在保留與自我風格中取得了平衡,甚至比不少大城市的婚紗店更有特色。民國一百零三年(2014年)於二通開幕,窗外三條塑膠水管暗示了這間婚紗店的工業風格,但玻璃窗內展示的卻是不少人一生中重要時刻會精心挑選的婚紗。一樓除了是與客戶近距離介紹婚紗的地方,同時也是展覽區,讓這裡不只是甜蜜場所,也能很藝文。



除了舊屋力之外,嘉義其實有其他的老屋政策,像是 #老屋卸妝 讓舊建築重現立面景觀。走在蘭井街上一定會對不少三角窗突出的轉角老建築印象深刻,而最美的應該是忠孝路與蘭井街轉角,特別是在去年,這個街區包括忠孝路三十二號、新陽春中藥房及勝安堂百草舖等,進行立面修繕,讓老屋有了新的妝容,晚上的點燈也把保留的部分,一一點亮更為清晰。


蘭井街往回走,在國華街的交叉路口,有一間台灣人的冰,這裡可是日治時看台灣著名畫家 #陳澄波 的故居。要說陳澄波可能說不完,但剛剛在講嘉義火車站時,忘記提到火車站也是 #二二八事件 發生的暗黑場所,而陳澄波與不少菁英就是在火車站發生悲劇,令人惋惜。在故居旁邊有一條小巷,有一隻可愛的小熊歡迎大家到巷內走走,高掛的紅燈籠寫著 #府路巷


這可是嘉義難得留下,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前的清代老路,是同治年間嘉義城往府城的舊路。話說國華街尾端,老地圖上可以發現,在日治時期初期也曾有一座市場,但比較少人進行研究倒是。如果花了一整個早上走或騎腳踏車逛二通、蘭井街,不妨到 #忠義街 這棟有著七十年歷史的 #脆皮doudou甜甜圈 ,玩著可愛童趣的復古公仔,吃點下午茶。


Doudou 是法語,我們總是對孩提時代某件物品十分依戀,而在法國這個物件又特別具有意義,應該說是嬰兒時期,小朋友執著認定依戀的第一個物品,還有專有名詞去指稱他。不僅用法語取店名,就連外面的植栽和微青綠的老屋立面,攤在陽光下,都很有南法的慵懶、鄉村氛圍。若不是摩托車的叭叭聲,賊賊還真的以為我回到法國鄉間。


原本其實不了解老闆怎麼會放這麼多來自不同故事的公仔或玩具在店內,但這樣的安排呼應著店名,即使雜亂卻如一。傳承至過去曾經在北部賣甜甜圈母親的好手藝,即使花錢租下這間老屋,修復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還是販賣著不貴的甜甜圈。也積極開發各種口味,維持開店所需開銷,來到嘉義不妨支持一下,願意租下老屋販賣平民甜點的年輕人吧


829 次查看1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