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車站粉紅色的站體在這個小鎮真的滿獨特的,不知道當初怎麼會選擇這個顏色,可能比較亮眼?先別論顏色,光是圓弧形的站體,就當時就已經算特別了,兒車站建築也是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宜蘭線雖然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才正式通車,但於大正六年(1917年)就展開興建工程,從路線的南、北兩端,分別是蘇澳、八堵開始動工。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變成粉紅色的建築,不過在車站前的廣場,很貼心的有幾張過去蘇澳的老照片,有一張就是講日治時期的蘇澳站。蘇澳站在大正八年(1919年時就設站,一開始名稱為「蘇澚驛」,隔年蘇澚驛到宜蘭之間也完工通車,並改稱為蘇澳站。覺得那時候的老照片都好美,蘇澳的景色好像與現在也沒有差多少,那時候的照片的蘇澳驛還是木造站房,因為是最後一站站體的規模也偏大。
蘇澳雖然是宜蘭線最後一站,卻是進到花東後山的第一站。昭和七年(1932年)蘇澳到花蓮港的公路全線通車,並稱為「臨海道路」,當時有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經營客運服務,提供巴士載運乘客來往於宜蘭、花蓮,每日對開二班車次,不過時間其實與乘船從花蓮到蘇澳差不多。因此,有部分的旅客會選擇在蘇澳轉搭客運至花蓮港,再轉乘花東線的鐵路到後山各個鄉鎮。
喔喔!雖然很不雅觀,但大家不要太介意賊賊的腳,滿喜歡這種紀念方式的。國民黨政府來台後,蘇花公路進行拓寬,客輪與鐵路的聯運便停止。在北迴線鐵路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通車前,來往蘇澳到花蓮之間也只能依賴蘇花公路,旅客都要先搭宜蘭線至蘇澳站過夜,隔天再轉搭公路局的「金馬號」班車前往花蓮。因此,無論是行船的方式,或是後來的金馬好,蘇澳作為轉運站,也形成極為熱鬧的市街。
除了廣場的地磚上之外,一旁的台鐵舊倉庫和轉運站之間的牆上也有幾張老照片,述說當年蘇澳站客運和鐵路繁華的歷史。不知道這些照片是台鐵局還是蘇澳鎮工作的想法,總覺得蘇澳還滿懷念那段過去,卻不知道該怎麼做。蘇澳車站的重要性便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升格為一等乙站。不過在北迴線通車後,蘇澳新站的重要性便提高,蘇澳新站到蘇澳變成鐵道迷所稱的「盲腸線。」
就是從主要幹線分岔出去,重要性因而消減的路線,台北到花蓮不再經過蘇澳站,蘇澳火車站便不具交通優勢。甚至於民國一百零三年(2014年)與蘇澳新站對調級別成為二等站,也只剩區間車會通過了這個小鎮。對了,蘇澳站現在粉紅色的站房其實是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就改建的站體,一直維持到現在,只是改顏色而已。火車站旁邊有幾棟鐵路舊倉庫,有看到活化相關報導,但也還沒動靜。
在鐵路倉庫前面,則有去年(2018年)才營運的蘇澳轉運站,是宜蘭繼頭城、礁溪、宜蘭、羅東後,第五個兼具國道、市區客運上下車的轉運站。站體設計的流線型是滿特殊的,但總覺得難擋風雨。如果從台北到蘇澳的話,好像還是在火車站旁邊的大都會客運等車比較多吧,每次經過轉運站都沒看到很多人在等車,不知道是為什麼?
不過賊賊這次來蘇澳這個小鎮,是為了彌補上次沒有去看「蘇澳扇形轉車台」這個缺憾。大家都知道彰化有一座扇形車庫,不僅被列為文化資產,也是很重要的彰化市區觀光景點。不過在蘇澳小鎮,也有一座很迷你的扇形轉車台,因為以前蘇澳是宜蘭縣的終點站,火車車頭需要在這裡迴轉、調度,而興建了這一座扇形的迴轉車台。
鐵路電氣化後,台鐵的電氣化機關車頭兩端都有駕駛座,便沒有迴轉或掉頭的問題,蘇澳這座扇形轉車台雖然還可以使用,卻也失去做了作用。除了蘇澳這座之外,賊在台東火車站舊站也有看過這個轉車台,而且那邊變成一座公園還滿好的,蘇澳這座就很默默,沒什麼人知道,也沒有下一步動作有點可惜。據說過去兩個人,只要靠著槓桿作用,就可推動數十噸的火車頭,還有小孩子會幫忙。
上面照片的紅色建築為蘇澳機務駐在所,過去還有鐵路連到蘇澳港,稱為「臨港線」。如果仔細看蘇澳車站會發現它的側站挺多,還有其他月台,及舊的月台遮棚。因為這裡過去不僅有臨港線,還有臺泥蘇澳場線、臺泥永春線、立翔工業公司線和中油蘇澳油庫線在這裡分歧。這都代表過去蘇澳不僅是人的轉運站,也是很重要的貨運站
不過看網路上的消息,這個蘇澳扇形轉車台好像沒有開放,不能隨便進來,可是我們問了蘇澳機務駐在所前面的阿伯,他說可以看看,有點搞不懂,不過下次希望把蘇澳的鐵道襲產都補齊啊!畢竟去年台鐵因為治安隱憂把蘇澳台鐵舊宿舍拆除,原本設想是規劃為蘇澳的文創聚落的。雖然賊對文創聚落一直都很感冒,但襲產空間沒經過討論就拆除,也很可惜,希望蘇澳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
參考文獻:
〈北部〉60歲台鐵宿舍夷平 蘇澳人心疼
北迴開拓史
一頁台灣公路史 歡迎搭乘金馬號
迷惑龍的部落
[月湧江流]臺灣鐵道旅人杰語DW:蘇澳鐵枝路
鐵貓 蘇澳車站
蘇澳漫遊:七星嶺、砲台山、蘇澳金刀比羅神社~~
標題[新聞] 修復蘇澳轉車台經費有著落
Oct 27 2008[鐵道]宜蘭蘇澳+扇形車庫
想想 【春風化雨】蘇澳火車站的美麗與哀愁——非鐵道迷的追蹤報導(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