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著前一篇介紹2018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餘溫,賊順道寫了富岡市區的文章,算是圓滿了自己沒有在上一篇介紹富岡市區的遺憾,也讓大家能夠在藝術節時,好好走走富岡市區,了解它的故事(藝術節結束之後,也是歡迎大家去那走走啦!)。在地景藝術節之前,從小在桃園長大的賊,竟然是大學時才第一次去富岡,而且還是不知道要去哪裡玩,就隨便指了「富岡車站」的臨時決定。
那次去富岡是冬天,老街十分蕭瑟,就連有名的信義飲食店都沒開,雖有古意但無人煙是賊對富岡的唯一印象。這次去了富岡,發現改變不小,可能是地景藝術節為富岡新增了不少公共設施,例如站前廣站的更新,就讓市區明亮了許多。從去年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主辦的「活絡富岡(伯公岡)從青開始」參與式預算計畫開始,就可知道市政府逐漸將目光放在這個過去被忽略的小鎮,想要以「觀光」讓富岡再生,畢竟不少人將楊梅富岡與台東富岡搞混,應該讓楊梅富岡更鮮明一點。
然而,一個短期的藝術節雖然帶入了不少公共設施,在藝術節結束之後,是否能將觀光留在富岡,仍是個疑問。但賊相信富岡是有潛力的,從都市酵母團隊為富岡打造的火車站攝影展的照片,可以知道這個小鎮雖然純樸,但色彩極為鮮豔、豐富。在期待富岡再生之前,就先和賊一起偷走富岡的故事吧!


富岡原是桃園市境內最後一座火車站(現在是新富)。該區域最早的火車站設置是大正十四年(1916年)的竹北信號場。昭和四年(1929年)為配合平鎮到山崎(現在的新豐)間,雙軌化改線完工,而將信號場廢止,並在西南方約四公里的地方,新設立「伯公岡驛」。伯公岡驛的設立以及鐵路貨物運輸的貿易,帶動了原先僅是新屋大坡一部分的伯公岡興起,並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市街,市街上甚至有幾棟美輪美奐的街屋。

探究富岡的老地名「伯公岡」,若從大坡往東望,富岡這裡是一座層層往上的台地,在山坡與田野間散落著不少土地公廟(客家話稱之為伯公)。此外,火車站附近也有一間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再加上富岡地勢較高,而稱為「伯公岡」。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伯公岡改名為富岡。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原有的老舊木造車站主體被拆除,改建為現存的鋼筋水泥站房。

對了,在富岡車站北方有規模頗大的麵粉工廠和飼料廠,富岡的貨物運輸因而以「穀物運輸」為大宗。 因為富岡的發展與火車站的設置有關,富岡國小後圍牆的地景藝術節彩繪便是以搭火車為意象。此外,藝術節也邀請都市酵母團隊,透過微型展覽「富岡生活 富岡燈」為車站進行美化,並在車站放置了富岡的地圖,大家可以照著這個地圖好好的玩富岡(覺得這地圖做得可真好)。


走出富岡火車站往左手邊走,越過站前剛整修好的大廣場,會看到不久前新設的富岡U-Bike站(算是地景藝術節給偏鄉帶來的公共建設)。大廣場上有三棵老榕樹,仍十分強健。據說廣場上有一口老水井,但賊去時並沒有看到,不知是否在廣場整修時被埋起來了。水井其實是以前居住於車站旁宿舍的鐵路員工們所用,可惜現在也已找不到老宿舍的蹤跡了。

而在U-Bike站對面,會看到一間低矮的磚造老房,讓人吸睛的是它特殊的屋頂造型,這是過去的「永昌碾米廠」,述說著富岡過去蓬勃的碾米產業。富岡地區以農業為主,因火車站的設置,便成為稻米的集散地。在富岡貨運還興盛時期,火車站前的成功路周邊都是碾米廠(客家人稱之為「磐間」),可惜車站周圍的碾米廠都被拆除,僅剩永昌碾米廠仍屹立於此。碾米廠在二戰期間,也成為美軍戰機掃射的目標,在建築物窗戶旁還可看到當時的彈孔。

在出富岡火車站的右手邊,可以看到幾間老建築的立面上都被放上了以黃色為主的裝置藝術,這些都是地景藝術節的作品,主題是呈現富岡多重的在地故事。這些被彩繪的老建築,過去是富岡農會的倉庫,而左圖這一間覆蓋著鋼浪板的肥料倉庫,大概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了。這間倉庫成為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畫的首間補助案,藉由補助整修室內的紅磚牆,再配上外牆鮮豔的彩繪,希望成為富岡火車站周邊的觀光新亮點。


雖然有火車站的設置,比不少老街交通方便許多,富岡老街卻仍然默默無名,這可能與沒有其他的觀光設施串連和商業機能有關。不過,這樣的老街也許能吸引真正喜歡小鎮純樸氛圍的人前來吧!事實上,富岡老街因為沒有過度開發,還保留日治時期創建以來的街道風景,甚至還可以找到幾棟精彩的洋樓。當然,大部分來富岡老街的人一定會拜訪這棟離火車站不遠的「呂家聲洋樓」。

呂家聲洋樓一連跨了五間街屋店面,十分氣派,走過這麼多老街,真的很少看到保存這麼完整,立面華麗又精緻的巴洛克式建築。
宅邸為呂家聲於昭和四年(1929年)出資所建,並在兩年後完工。呂姓家族祖籍在廣東省潮州府,乾隆年間來台,拓墾於新屋地區,並散布至楊梅、觀音、龍潭等地。而呂家聲曾擔任日據時代楊梅壢區長,也難怪有這樣的財力興建量體這麼驚人的洋樓。

呂家聲洋樓據說與大溪老街內最豪華的洋樓「建成商行」為同一個建築師 郭福 所設計,可惜後者已登錄為歷史建築,呂家聲洋樓卻沒有。洋樓中間那間最引人注目,若從側面看,可以看到拜占庭式圓頂(客家人稱之為「鑊麻督」)頗具特色;從正面觀,羅馬列柱也頗為雅緻。另外四間的屋頂則有不同的山牆設計,並有花草紋、勳章紋的洗石子裝飾。騎樓並非拱圈,而是平直的,這是昭和時期混凝土使用後才出現的工法。


看完了呂家聲洋樓的氣派後,沿著中正路往下走還有其他值得一看的老建築。雖然沒有呂家聲洋樓精緻,有這麼多特殊的建築工法,卻呈現了富岡小鎮的樸實感。尤其,有這些老建築的留存,才完整了富岡老街的故事。若老街上僅存呂家聲洋樓,就失去了富岡該有的質地。像這棟就是一連十間的磚砌街屋,被稱為「十連屋」。雖然少了裝飾,但單純的紅磚也有另一種美。十連屋的五十號是間商品排列滿有趣的五金店。

在通往火車站的中正路與信義街的交會處有一間「大井頭福德宮」,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興建而成,算是滿年輕的土地公廟。會被稱為大井頭,與早期這裡有一口公共所用的深井有關,供富岡居民抽水使用,而這塊多條路交會之處就被稱為「大井頭」。這樣說起來,「井」算是富岡居民滿重要的生活記憶,無論是站前鐵路員工使用的井,又或是大「井」頭的井,可惜這次地景藝術節沒有特別琢磨這一塊。

前面有提到,伯公岡這個地名與土地公有關。而是哪間土地公呢?有人認為是這間大井頭,但大井頭福德宮太年輕了,正解應為富岡市區北側的「妙靈宮」。妙靈宮位於富岡火車站北方,位置在下陰影窩庄南方的河階崖附近,原稱「陰影窩大伯公」,後來將大伯公南方的高位河階地,也就是現在的富岡市區所在地,命名為伯公岡。

大井頭福德宮一側是中正路,另一側則是信義街,這裡也有頗具特色的街屋,而且還保留著紅磚拱廊,以及頂部的山牆造型。相較於沒有拱廊造型的呂家聲洋樓,信義街上的街屋因拱廊而有特色,也成為遊人街拍的好景點。
除了拱廊之外,信義街有兩間有名的店,足以填飽遊人們的貪吃的胃。一間是昭和二年(1927年)就開業的「信義飲食店」,這間店的歷史還比富岡火車站或富岡老街還久咧!店內也維持著老樣子,復古的確也是吸引遊人的原因之一,有名的菜是薑絲粉腸和炒板條等客家菜。在它旁邊則有一間無招牌的「富岡包子店」,它的包子真的便宜(一個十八塊)又大顆,而且一出爐就會馬上被搶完,大家去富岡時,別忘記趁下午三點搶比臉還大的包子!


富岡市區竟然也有一間萬善爺廟!不過很可惜,賊是在中元節後才來富岡偷故事,錯過了每年農曆七月十一日萬善爺廟所舉辦的盛大普渡。萬善爺廟的普渡是由八大庄輪值,範圍涵蓋了楊梅區、新屋區、新竹縣湖口鄉、新豐鄉等四個行政區。富岡小鎮的萬善爺廟竟是區域重要的信仰中心,又加深了富岡的特殊性。的。當天,會看到萬善爺廟前廣場,擺滿了貢品,還有大豬公。

富岡的萬善爺廟,其實應稱為「集義祠」。捐贈集義祠廟地的徐景雲,其實是現在新竹縣新豐鄉新庄子人(清朝時為新竹廳竹北二堡新庄子),所以八大庄輪值才包括新豐。徐景雲曾任新竹州辦務署參事,也承接他們家族的祖業墾殖招佃事業「萃豐庄」(萃豐庄為一墾號,主要是在新竹地區,最北也到新屋、楊梅等地)。徐景雲在拓墾過程中,發現許多無名屍骨曝曬荒野,便在其墾地伯公岡地區,劃定區域作為「義塚」。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先劃定的區域,一部分挪作為集義祠建廟之用;一部分則成為學校用地(應該是指富岡國小);剩餘的部分則成為楊梅區第一公墓,如果走到集應廟後面就可以看到許多祖塔。若觀察姓氏,多為客家常用的姓氏。
集應廟中的主位就可以看到大神主牌,上刻「集義祠列列神位」。繼而主祀萬善爺,並迎請新竹城隍廟城隍爺,左側配祀新竹坊寮褒忠亭義民爺神位,右側陪祀福德正神。


好啦!其實富岡市區重要的景點,賊大致上都介紹了,接下來就靠你們自己發覺囉!畢竟有了U-Bike設置之後,富岡的交通頓時方便了許多,騎腳踏車在小鎮上亂晃其實也挺閒適的。尤其,富岡算是歷史不會很久的小鎮,除了前面提到的三間街屋之外,其他的戰後老房子也都別具特色,賊就滿喜歡富岡老街上,不同老屋間造型獨特,卻風格一致的鐵窗。

此外,在富岡國小旁邊,掛著美而美早餐店招牌的老宅內,可以看到台灣竹藝國寶戴阿爐老先生切割竹子,製作家具。以前在關西當學徒,之後落腳在楊梅富岡,戴阿爐老先生製作竹藝超過七十年,與這個小鎮一樣,老先生也是默默的做著,漸漸讓人發現他的好手藝。就像老先生在報導中曾提到,竹編工藝面臨的問題就是「傳承」,富岡小鎮也面臨了如何在保存老味道之餘,而能重新再生的議題。
參考文獻:
關於桃園地景藝術節
http://www.taoyuanlandart.com.tw/about.php
尋覓伯公岡的純樸美 桃市青年局推客庄參與式預算
https://n.yam.com/Article/20180701919493
老屋活化 富岡肥料倉庫施工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315751
楊梅區公所-呂宅洋樓
https://www.tycg.gov.tw/yangmei/home.jsp?id=20187&parentpath=0,1,20161,20186
野地旅0647:富岡老街[桃園楊梅]
http://theericel.blogspot.com/2015/05/0647.html
伯公岡原始與後建之”大井頭德祠”
http://blog.xuite.net/y1420u/twblog/127784573-%E4%BC%AF%E5%85%AC%E5%B2%A1%28%E5%AF%8C%E5%B2%A1%29%E5%8E%9F%E5%A7%8B%E8%88%87%E5%BE%8C%E5%BB%BA%E4%B9%8B%E2%80%9D%E5%A4%A7%E4%BA%95%E9%A0%AD%E5%BE%B7%E7%A5%A0%E2%80%9D
富岡集義祠
http://www.ges.org.tw/history.php
富岡集義祠中元普度 萬頭攢動
http://www.cdns.com.tw/mobile/news.php?n_id=27&nc_id=47968
謝謝你熱情又詳盡地介紹富岡
bty,桃園市境內最後一座火車站目前是新富車站;富岡第一座youbike站是伯公岡公園。另外大陂(埤)現在稱為大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