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產業襲產 #港仔口老街、南大煤礦、魏靜時故居、余氏古厝、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偷走曾讓南港繁華一時的在地產業故事 #南港 Nangang Dist / 台北市 Taipei City

已更新:2020年4月8日



阿阿!賊覺得南港的產業史還滿有趣的,也可以成為一趟遊程。之前有一篇文章是介紹南港的兩條老街「中南街」與「東南街」,這篇則從南港展覽館被嚴重忽略的南港發展之始「南港仔老街」開始,帶大家往山上走,看看南港那些產業的遺跡,偷走你可能不知道的南港故事吧!



大家應該很好奇「南港」這地名怎麼來的吧?畢竟有名的朝天宮所在「北港」位於南邊的雲林,而南港卻在北邊的台北市。這得走一趟連接南港與汐止,橫跨基隆河的「南港橋」。其實南港這地名當初對應的是基隆河北邊的汐止河港「北連港」。清康熙中期(1648年後)的《臺灣地里圖》上,北部大屯社旁有北港社,推測位於現在汐止的位置。 現在汐止也保留著北港的地名,但不像南港擴大為一區名。


稍微提一下,南港橋乘載著南港二二八的歷史,當時被認為有嫌疑的人,都被抓到橋上槍斃丟進河裡,有點難過倒是。回到南港過去地名「南港仔」,它曾經是基隆河支流大坑溪(也是南港茶山重要河流)口旁的一座自然港灣。 憑著水運便利,天然良港的優勢,在同治年間便有泉州商賈從基隆河進入大坑溪,並在渡船頭上岸,從事商業買賣,也逐漸形成一條小市街,而這就成為南港的第一條老街「港仔口老街」。

南港仔老街所在的三重埔庄,也成為南港發展的起源,雖然它現在只是一條平常的小巷,卻乘載了南港重要的發展史。對了,這裡屬於南港的「三重」里,覺得南港有三重這地名也挺好玩的,還有一座三重埔陂。要前往港仔口老街滿簡單的,從南港展覽館三號出口出來,往南港橋(汐止)的方向走,左手邊有一條南港路三十巷走到底,會接到南港路一段十巷,這一條小巷就是過去因南港繁華的市街。


可能位在兩區的交界,東邊是大坑溪,西邊又是一個量體極大的建築體南港展覽館,以及捷運文湖線的高架,港仔口老街所在的街區夾在中間,成為一個被邊緣化的存在。三十巷這裡有一個老式的「菸酒」看板,想必曾開過雜貨店。在三十巷轉進十巷的街頭,矗立著一直守護這條南港仔老街的土地公廟「德安廟」。這間德安廟從清代建廟到現在,也算是乘載且見證了老街興衰的過程。


昭和六年(1931年)南港路一段被列為北基公路的一部分,老街的繁榮也造就了南港路一段的商機。不過後來的港口淤積,再加上鐵公路發達,商機移轉他處,這條港仔口老街也瞬間衰落。在廟旁邊有一棟兩層樓平房,應該是老街上最豪華的老屋吧!滿喜歡他的木窗,和牆壁洗石子樣式的,如果沒有人住的話,還真想把它買下來,當成重振老街區的基地之類,但也只是想像而已。


走進南港路一段十巷,多半都已改成新式樓房,僅存的紅磚老屋也只有兩、三棟。因為很少人會來這條街,要路過也很難,巷子內也不像當初有那麼多店家,只剩一間「頭家商店」還撐著,可是也不知道顧店的老奶奶可以開到什麼時候。店外擺放著椅子,也許這間雜貨店和德安廟都是現在社區的重要社交空間吧!倒是這條巷子有「囊底路」的感覺,畢竟不會有車開進來,可以直接在巷子間玩球。


那為什麼這條可以南港開發之始而稱的「港仔口街」不被人看到呢?其實要歸咎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的「南港經貿園區計畫」,不少建商看上了經貿園區旁的土地,許多老房子都被拆掉了,據說以前有不少清代時建立的土角厝。甚至過去渡船頭碼頭的舊址,也因基隆河堤防工程消失,大坑溪也被改道,所以現在走到南港路一段十巷的巷子尾端,其實看不到大坑溪的。


對了,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內湖與南港才分治,但共同屬於台北縣歸管。而在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原本港仔口老街的石板道被水泥、柏油路面覆蓋,曾經在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有區民籲請政府重現這條街的風華,但也無疾而終。甚至,德安廟還曾被建商看上,一度要搬遷,還好仍在原地。在廟柱上的對聯還寫著「港口」兩字,巧妙的記載了這段南港仔老街的過程。



離開港仔口老街,讓我們走研究院路,前往舊莊地區。在那可以探尋南港兩種曾發展過的產業,一種是茶,另一種則是煤礦。研究院路會在中研院前的小山「胡適公園」,分成兩條岔路,這裡讓我們改走舊莊街。在小山的水泥牆上,開始出現與「茶」有關的馬賽克拼貼,提醒遊客到了「南港包種茶之鄉」。南港的茶產業現在也滿活躍的,不過沒有貓空這麼知名,但賊覺得規劃的挺好的。


沿途會經過舊莊市區,感覺也是一個滿有歷史的聚落,可惜這次沒有深入探訪,就直接往山上走,下次要記得寫寫這裡。前面有提到港仔口老街所依賴的河流「大坑溪」,它是發源於新北市石碇區鹿窟山的河流,一路往南港舊莊下遊走,最後在汐止出海,算是南港滿重要的河流,無論是茶或者煤礦產業的生產與運送都與它有關。靠近舊莊市區一帶的大坑溪工廠滿多的,再加上水泥河床,看起來不大雅觀。


特別是大有巴士站舊庄站到桐德鋼鐵公司這一段,讓人滿想趕快到山上的。不過以前的大坑溪似乎挺髒的,沿岸有大型養豬場、混凝土廠及製茶廠,排放污水與垃圾。而未整治的山坡地,以及河床的水泥化,也讓舊莊山區常發生土石流。不過民國九十四年(2003年)開始,社大開始關心南港這條重要河流的生態環境,自發性的成立「大坑溪巡守隊」,也讓大坑溪變得乾淨一點了。


當然,隨著河川整治成為政府的重點政策之一,大坑溪如何進行生態治理就不只是民間的事了。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開始利用生態工法整治大坑溪,不過應該還是支流和上游的部分,希望未來下游也可以變得美觀一些,但至少舊莊山區不再每逢豪雨就土石流了。話說城鄉所今年碩一實習有一組「南港茶水間」就是做大坑溪流域的部分,有興趣可以追蹤。賊倒是滿好奇大有巴士站舊庄站的這個紅磚門樓是要通往哪裡。

在講茶歷史之前,先讓賊賊說南港煤礦產業的故事,這在南港文化觀光的旅程中真的挺常被忽略的,但沿著舊莊街二段走還是能找到一些煤礦遺址。南港的煤礦產業發展於日治時期,在南港大坑(舊莊)、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有發現煤礦,便建了輕便道路通往中南街。另外一區則是在松山二坑那(現在的南港成福里),也有一條通往松山火車站的輕便道路。


前陣子在參加城鄉所另一做玉成里的新想事成團隊導覽時,有聽到這則故事,不過那邊的礦坑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還是舊莊街為主。在舊莊街二段有南大煤礦、錦興煤礦與錦山煤礦,最好找到煤礦相關遺址是「南大煤礦」,其他兩個好像都在深山,不大好找。南大煤礦只要找到舊莊街二段187巷就可以了,看到那醒目的紅磚老屋,就是過去的南大煤礦事務所。


在這邊遇到一位阿伯,他很熱心跟我說了當時南大煤礦的盛況,不過是用台語講得,賊賊只是略懂略懂。參考一下專門在做礦坑研究「放羊的狼」的文章,這裡有牌仔間,礦坑入坑前需要在此登記;而左邊照片那棟屋子則是電池室,放置礦工隨身攜帶的照明設備。下面還有清洗煤炭的地方,因為煤礦開採後會有泥沙,需經過清洗才能交貨。


阿伯說當時在礦坑工作的人很多,還有遠從高雄而來的,覺得下次應該找更懂台語的人來跟阿伯聊天的。除了南大煤礦,在舊莊街二段282號有錦興煤礦事務所的舊址,應該是照片這棟吧!?不過舊坑口好像也消失。這煤礦是由王家所經營,除了擁有不少煤礦外,中南路上的永生戲院也是他們家開的。錦山煤礦則位於舊莊街二段300巷底的山區,賊賊沒有找著,有興趣的可以去尋寶看看。



探訪完舊莊街曾經興起的煤礦產業後,賊便要繼續往山上找尋舊莊茶產業的相關遺跡。首先是魏靜時故居,魏靜時可是被尊稱為「臺茶之父」。道光、咸豐年間,大坑的居民其實就開始種茶了,因為當地的地理條件很適合茶樹生產。不過魏靜時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全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包種茶。就此台灣茶和原鄉傳來的中國茶,在製造方式上有了不同,而這在南港生產的茶葉,被稱為「南港包種茶」。


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魏靜時以南港包種茶參加了日本博覽會,並榮獲特等獎,因而將南港大坑栳寮地區定為包種茶產製研究中心,由總督府補助經費建立製茶廠,聘請魏靜時為茶製造講師。這裡也成為魏靜時培訓茶師的基地,這些茶師被派往各地進行全面性的茶葉改良工作。南港茶製所中心的遺址還在,不過賊一直在山區迷路,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參加南港茶山的導覽,才能夠真正看看當時的茶葉教育基地。

不過倒是找到了魏靜時故居,就是上面及右邊這張照片的斷垣殘壁。恩,其實這裡真的很難找,而且解說牌其實是放置在這棟已經被樹包蓋住的對面的雜草堆中,到底有沒有想讓人找到這裡啊!除了魏靜時之外,那時還有另外一位包種茶達人「王水錦」,他當時也開創了另一種製茶方式,相較魏靜時的工法卻沒那麼知名,後來也失傳,而他的故居「開閩堂」就在大坑流籠腳處。


造訪完臺茶之父故居後,讓我們回到大馬路,沿著舊莊街二段繼續前行。在快要到茶葉製造示範場之前,會先看到余氏古厝的牌子,那就往316巷進去吧!其實從公車站牌走到古厝不算遠,比尋找魏靜時故居更親近遊客一些。在古厝前會看到一棵碩大的老樟樹,這棵老樟樹在這裡也有超過二百年的歷史,算是看盡了大坑地區茶產業的興衰,也守候了余氏子孫們的繁盛,如今余氏還有些家人仍住在古厝中。


說到樟樹,南港在發展茶產業之前,這裡樟樹遍佈山林。嘉慶年間,農人在此居住煉製樟腦。舊莊山上有一條「栳寮古道」,也稱為腦寮古道,這是一條連結石碇到南港,過去農人運送物資所走的道路,從古道的名稱也可以推知過去舊莊曾有的樟腦產業史。原本古厝前大樟樹也被列入砍伐名單,是余家人力保才逃過一劫。日治時期,日本人大量砍伐樟樹,提煉作為飛機的機油。


因此,大坑居民開始改種植茶樹,經營茶產業。兩百多年前,余家先祖從安溪遷徙來台,在適合種植茶葉的南港大坑定居。不過在日治時期,當地發生「陳秋菊抗日事件」,當地人殺死了一名警察。日本政府為報復憤而燒莊,許多老房子被燒毀,余家更老的古厝也無法幸免於難。現在所看到的古厝是後來重新修建的版本。不過余氏古厝依然是台北少見的土角厝與古村落,當然在近年還是有經過增改建。


超過百年的土角厝,共有十三間,除了是台北市少見的土角厝,也是台北市難得的古村落,當然後期有經過增改建,不過現在好像只剩幾間有人居住,其他的都已荒煙蔓草。可以看見古厝上方是泥磚,下方是人字砌石磚,出屐起的形式也讓屋頂能延伸出屋外,能遮風避雨,雖然現在多用鐵皮屋頂蓋住了。




抵達南港大坑山上最頂端的景點「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旁邊有南港茶園導覽地圖,其實製作的滿精緻,沿線的重要景點都有標出來,像是栳寮製茶所遺址、魏靜時故居遺址、余氏古厝及老樟樹、桂花吊橋與步道,以及茶山上面各家茶莊,南港大坑茶山看起來欣欣向榮的模樣。甚至連位於邊界的鹿窟事件紀念碑與光明寺都涵括進去,賊賊是有去紀念碑走一遭,但這部分挺重要的,還是下次分篇再提吧!


不過還是要說,除了這導覽地圖之外,像是栳寮製茶所遺址、魏靜時故居遺址等,沿線上沒有清楚的標誌,看Google Map也很不準確,賊能找到魏靜時故居遺址已經算是僥倖了,可惜沒看到栳寮製茶所遺址,想必在茶觀光這部分,還是比較重視產業的行銷,但文化(襲產)觀光只是其次。畢竟這些遺址都分居於舊莊街不同的小巷內,要找到它,請遊客各憑本事。


南港包種茶在最輝煌的時期,栽種面積曾多達三百多公頃。至於南港茶葉為何沒落,有人說是二戰時,糧食與兵器供應不足,南港茶園被下令僅能種植蕃薯,製茶機器也被改做成兵器,戰爭也導致茶葉無法外銷,南港茶農開始從事新興的煤礦產業,茶山就此荒廢。也是在同時,文山包種茶打響了名號,也讓南港包種茶漸漸被遺忘。


不過也有聽到南港茶葉沒落,是因鹿窟事件的影響。南港茶葉的復興,是為了配合農委會提倡的精緻、休閒農業政策,在政府與農會輔導下,於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設置觀光茶園,成立茶葉產銷班,並增闢產業道路,希望能達到振興南港茶葉的活動。最大的建設當然是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所設置的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規模極大,想必耗資不少預算。


雖然中式的建築風格讓我相當不解,不過內部空間極大,應能進行很好的使用。像是其中一個展館展出各式製茶器具,告訴參訪者何謂「製茶八式」。雖然有兩名看起來像志工的阿伯(姨)在旁邊,卻沒有進行介紹。雖然佈置有經過設計,卻少了生動感,只是幾個茶機具冷冰冰的放在那邊。



不過茶產業的觀光不大好做,附近又有遠近馳名的貓空文山茶,甚至有許多年輕人加入推廣的坪林茶,南港真的很難讓人聯想到茶,卻曾經是包種茶的故鄉。因此,即使十多年前蓋了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卻也不大好運作。過去示範場其實是由南港農會承租,但農會因為不堪連年虧損,再加上合約到期不再續約,產發局只好重新招標。



民國一百零三年(2014年)由六星集足體養生館標下委託管理權,並斥資兩千萬重新裝潢,重新掛名為「台北找茶園」這個品牌,希望主打「奉茶」文化。園區內規劃了前面提到的製茶農具展示廳、茶與生活文化走廊、品茗區以及會議室等。可惜南港茶山真的很難打出知名度,要進行文化觀光體驗,真的是比較難,不過這只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原因是位處偏遠,交通條件不佳,遊覽車很難開上來,像賊騎機車雖然比較方便,還是嫌太遠。不過倒是有聽過一位很喜歡在台北市參加活動的阿嬤,有搭過順風車來示範場參加茶葉DIY的活動,覺得還不錯。因此,雖然找茶園從五年前開始營運,但做了三年卻連年虧損,最後決定不續約。現在若查詢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還是會看到「找茶園」的網站,不過那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雖然找茶園沒有繼續經營,不過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還是有在運作,只是不知道誰在經營。台北市大坑產業文化協會還滿常在這裡辦與茶有關的活動,有機會可以上網查詢看看。賊對茶沒有特別研究和喜好,不過要怎麼以示範場為中心,串聯其他茶產業景點,讓大家知道南港是包種茶原鄉,而讓茶產業能夠真正復興,應該不會是難事,大家可以繼續加油。倒是示範場景觀台可以看到101,視野很不錯。



參考文獻:

中研院 臺灣地里圖

http://digitalatlas.asdc.sinica.edu.tw/map.jsp?id=A103000059

悠遊大台北 南港

一位法官在 69 年前慘死街頭,但他的親侄吳伯雄卻要遺族忘了 228

「心」河川故事:南港大坑溪河川巡守隊

南港大坑溪整治復育有成 舊莊街不再土石成災

1020720南港-南大煤礦、錦興煤礦、錦山煤礦

南港的礦坑

煤礦通風口

記憶台北

冬陽的腦寮古道

郊遊新亮點-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大變身

〈台北都會〉南港茶製場招標 權利金1元變百萬

臺北在地情:茶術文化的推手──魏誠

包種茶在南港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26) 舊庄茶山.古厝尋幽

《尋妖誌: 島嶼妖怪文化之旅》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24) 南港.腦寮古道(栳寮古道).再訪魏靜時故居

舊莊街


1,35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