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 #斗煥坪井頭公廟、大化宮] 偷走營區之前,作為交易場所的斗「換」坪 #頭份區 / 苗栗縣

已更新:2019年6月12日



相信當過兵的朋友,一定對「斗煥坪」這地名不陌生吧!斗煥坪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縣道旁的水餃店和營區了,水餃店應該也是因營區而起的吧? 賊會記得這個地名,也是從小賊爸不斷談的當兵經驗,以及一些當過兵的朋友言語中建構而來,但對斗煥坪的景象還是很模糊。因為對此地名的熟悉感,都讓賊坐車往南灣,聽到公車廣播器說下一站斗煥坪時,會往窗外看一眼,外面是不是有很大的營區或阿兵哥。


當然,營區沒有大喇喇的開在縣道旁,縣道旁倒是有個公車站牌,站名叫「斗煥坪營區」,營區大門則是要沿著苗十七往山坡走去。其實距離斗煥坪老街也算有段距離,這邊受訓放假搭車好像也有點不方便,所以營區外的軍品社還有小巴和計程車預定的服務。斗煥坪營區外只有兩間君品社,兼營雜貨店,好像有點冷清。不知道原本就是這樣,還是國軍不斷刪減人力才讓營區外這麼空蕩蕩。


又或是軍民們都到斗煥坪老街上購買東西?不過真正走一趟老街,其實也沒什麼商店,多是住家,只有看到一間藥局的招牌,真正要買些東西還是得到中正二路上。說是斗煥坪老街,老房子也剩不多,只能從很狹窄的巷弄,推斷出這裡曾經是斗煥坪的商業街。斗煥坪營區離中港溪滿靠近的,而營區後面的灣角仔地區,正是過去漢人移民上岸,來斗煥坪台地開墾的地方。



斗煥坪除了軍營故事讓賊記得外,地名本身就滿有記憶點的。那這奇特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呢?在《台灣府墾志(上)》中記載,嘉慶十年(1805年),由官方設置「漢番交易所」,並修築從頭份至斗換 坪的道路 ,作為與原住民交易的場所,所以舊稱其實為斗「換」坪。再加上此地位於中港溪北岸的河階,所以才名為斗換「坪」,意指地勢較高的平坦地。一直要到戰後,才從斗換坪,改為斗「煥」坪。


斗煥坪是作為前進原住民所在內山,包括南庄、三灣等戰略要地,這些地方的開發都與「黃祈英」有關。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黃祈英,因身懷武藝,被斗換坪 「漢番交易所」閩籍張姓頭家延攬黃祈英管理該交易所。黃祈英身性豪爽,便與前來交換物品的原住民也打成一片,賽夏族原住民甚至稱呼他為「斗阿乃」(賽夏語 toanai,意即同年 ),想見交情很好,最後也娶了原住民女子。


既然與原住民如此交好,黃祈英也越過土牛溝開墾,所以苗栗後山的地方開創初始都與他有關。黃祈英其他故事就留待之後再說,大家只要記得斗煥坪地名的由來,是當初漢人與原住民交易的地方就好。當時南庄、三灣的原住民,也是挑著山產,搭著竹筏度過中港溪,從四份仔渡船頭上岸,順著四份崎往上爬,再到現在的斗煥坪營區,旁邊有茶亭能夠休息喝茶,再順著古道往下到交易所


那當時漢人與原住民交易的地方在哪裡呢?在俗稱為斗煥坪老街的「大成街」

街頭有一座井頭伯公祠(客家人多以伯公稱呼土地公),這就是當年族群以物易物最頻繁的地方。過去這裡是一片山坡地,周圍有八顆楓樹環繞,其中最大棵的就是井頭伯公祠旁那棵,賊想這當然也較容易成為交易場所的所在,比較醒目嘛! 三灣原住民帶著山產,在交易所與漢人交換生活用品,像視察、鹽、布、油等。


在土地公的供桌上,擺放著一台正昌牌抽水機,看起來有點老舊,不過共桌上放置這個也滿讓人好奇,其實這下面有一座井。斗煥坪過去作為交易的場所,在嘉慶年間已經成為市街,便興建一座水井,供交易、來往或者在此生活的居民所用,並興建一座福德祠保佑此地。因此,這座土地公名為「井頭伯公祠」。因為這個土地公就斗煥坪開拓史上有重要性,過去也曾經做過社區綠美化,成為亮點。


道光六年(1826年)閩粵發生械鬥,黃祈英被官方處死,田產被沒收,南庄再歸原住民的土地, 漢人不准再進入。不過官方將竹塹大屯移到三灣,也定期在斗煥坪貿易,甚至駐軍斗煥坪,這也讓斗煥坪老街能維持繁榮,不過賊想一下,這會不會是斗煥坪軍營的開始啊!?不過政策總是在變化,道光十三年(1833年)鋪設了斗煥坪延伸至南庄的道路,漢人又開始進入內山開墾,斗煥坪在光緒年間,隨著客家移民的開發,已墾成斗煥坪莊。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南庄發現產量豐富的煤礦,再加上三灣甘蔗的種植,便興建輕便軌道運輸煤礦及甘蔗,通往三灣、南庄的道路也開始興建,成為124縣道的基礎,斗煥坪成為頭份市街往內山的交通要衝的地位繼續存在。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斗煥坪隸屬於新竹廳頭份支聽;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改制為新竹州竹南郡頭份庄斗煥坪大字。




斗煥坪地區唯一的日治時期襲產,應該是座落於斗煥國小內的「頭份公學校斗換坪分校創立寄附金紀念碑」。這塊三面都有刻上文字,其中一面寫著「創立費寄附金千圓林清文」,林清文可是創立斗煥國小的重要人士。在大正九年(1920年)斗煥坪分校創立前,斗煥地區的學生必須步行至頭份公學校唸書。賊很難想像那有多辛苦,畢竟開車也要個十至十五分鐘。

大正七年(1918年)林清文先生擔任頭份庄長時,認為斗換坪就學人數有不少,所以有設校的必要性,便積極遊說地方籌錢,並率先捐出壹仟円,後來學校也成功建立。這位林清文先生在頭份歷史可是相當有份量,曾在林本源事務所服務。後來於大正四年(1915年)創設中南輕鐵公司,也籌組過南拓殖株式會社。後來出任過,頭份第一任庄長和信用組合長。


然而,在創校初期,欠缺不少經費,不少身懷教育熱血的教職員和地方人士慷慨解囊,幫助學校度過難關,便豎立此碑作為紀念。紀念碑上刻有樂捐者的芳名跟金額,正面是寫著林清文所捐的創立費寄附金,背面則是職員金;左側刻的則是校地整理費及校門建設費寄附者金。學校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獨立為斗煥坪公學校,後來於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為若草國民學校,戰後才改名回斗煥。


對了,斗煥國小內部有很多棵百年以上的琉球松,大概是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引進台灣的。而校內那琉球松老樹群在國小建校之前就已存在,前幾年也盤點出十八棵老樹,積極推動「老樹文化地景」,大家除了找碑,也可以看老樹啊!要找紀念碑很簡單,不需要從斗煥國小的大門進去,從校門一旁的福德祠下去就可以看到被大樹圍繞著的紀念碑。話說端午節好多人在這間土地公廟拜拜。


信奉客家人信仰「三山國王」的大化宮,是斗煥坪地區最壯觀巍峨的廟宇,該廟同時是頭份地區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據傳乾隆三十年(1765年),當地先賢徐德來由廣東鎮平配爐香過台。當時該三山國王算是斗煥坪附近幾個村莊的共同信仰,便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草創一座茅草木屋小廟,並,命名為「三山國王廟 」,恭奉「敕封三山國王」祖牌而祀之,所以大化宮也是超過兩百年歷史的老廟了。


當時,廟中除三山國王外,也供奉觀音佛母與天上聖母,然木廟年久失衰,遇風雨便塌陷。大正二年(1913年)強烈颱風襲擊,原本木作的大化宮瞬間崩塌,神爐變暫居原倡見人後裔徐丁喜家中八年。於大正九年(1920年)重建廟宇,使神尊能真正得安置。戰後,此廟曾多次興建,並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雕刻三山國王神像,廟名也在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改名為大化宮。


其實大化宮原本是在斗煥坪郵局的下一個路口處,現在賣車子的地方。廟方於民國八十年(1991年)購買現在的廟地,這在過去是萬善祠所在,並於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完工,才有現在這座隱藏在老街中的大廟。隔著一大片綠油油的農地,對面小山坡有一座伯公祠,附近還有萬善祠,應該是現在大化宮鎖在山頭搬過去的。大化宮神尊都奉祀在二樓,從二樓遠望對面小山坡,視野很好!





參考文獻:

時空旅人 探訪 斗煥坪的人文典故

頭份公學校斗換坪分校創立寄附金紀念碑

【老樹文化地景潛力點】@斗煥國小百年琉球松老樹文化地景


88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