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 #貢寮] 偷走馬偕與雙溪河的那些故事 下 #貢寮區 Gongliao Dist / 新北市 New Taipei


貢寮這兩篇封面照都是以綠到不行的「田寮洋濕地」為封面照,除了它是小旅行的中點休息處而能區分兩篇之外,另外是它所代表的貢寮特色之美,能夠跟賊偷過的許多美景相匹敵的,一直強調它的重要性當然也不為過。上一篇我們結束在貢寮新社的第九公墓,再提示一下前篇我們偷走了什麼重點:巴賽人三貂社、淡蘭古道、慈仁宮、賓威廉教會、巴賽祖師廟,如果忘記的,再附一下連結:http://t.cn/R1wt3ml ,認真看完,再看這篇,那就讓我們繼續跟著馬偕與雙溪河走完貢寮小旅行吧!

翻過貢寮第九公墓所在的小山後後,眼前所見的廣袤稻田景象,就是賊賊一直提到的貢寮特色之美。雖然正中午走在沒有樹蔭遮蔽的路上,能夠深刻體會日頭赤炎炎這句俗諺,但眼前的這整片綠卻有消暑般的暢快。話說台灣好像很少這種包圍在群山之中的水田美景,要看到山中田地又離台北市很近的地方,真的一定要來貢寮了。在這裡,陳老師要我們脫下鞋子,赤腳踩在田埂小路感受貢寮土地真實的溫度。其實賊賊本身就很喜歡光著我的腳丫子在街上漫舞(又不是戴佩妮!),但這倒是第一次讓腳實實在在地踏在田地上。雖然興奮,但這片山中秘境的安靜與沈穩,十足讓人放心能夠將腳交付於它。不知道該不該慶幸貢寮這幾年的低度發展造就了它現在的靜謐,我想還是讓真正愛土地的人發現她會比較好。

其實赤腳走在田埂上雖然新鮮,但還是隨時要注意會不會一頭栽進田中。據說馬偕有次在新社的田裡跌倒,新社村民拿著竹管火把來找他。雖然賊不知道馬偕是不是在這片田跌倒的,也不知道馬偕是否正在憂心傳教的事情而不小心失足,但竟然都身在美景了,還是心無旁騖地享受比較好。走完田埂小路,就到鐵路高架橋下吃午餐啦!這是賊賊參加導覽活動,第一次在這麼自然的環境下吃飯。除了眼睛能繼續欣賞稻田美景外,耳朵也能聽到徐徐風聲,還有火車經過的聲音。坐在高架橋下可以玩聽列車經過聲音採火車的遊戲,雖然賊賊很常搭火車,不過認聲音這件事,我還是只能認輸。話說搭火車從台北過來,越過雙溪的群山後,看到的稻田景象就是這裡,而後火車就往海邊的福隆走去,火車上「從山到海」的景象,也是觀賞田寮洋濕地的另一種角度

其實看到群山環繞,賊滿難想像這裡離出海口其實只有一公里。田寮洋濕地可以說明雙溪河對貢寮地區的重要性。田寮洋濕地是雙溪河下游所沖積的泛濫平原,除了能夠調節雙溪河的水源,因週期性淹水和潮汐的影響,都讓土地變得肥沃,也使這裡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水田地。此外,在群山環繞間,田寮洋濕地也成為候鳥遷徙在北部最重要的休息站。因此,除了歷史厚度外,貢寮也是最佳的生態教育場所。


再講一個馬偕在田寮洋所遇到的故事好了。有次馬偕走草嶺古道,從新社下來遇到六名日本警察,為了辨別馬偕的身份,警察們要求馬偕出示護照。馬偕認為這是日本警察頗為文明的舉動,不過這也只是馬偕當時的觀點。畢竟日本警察在台灣歷史中有許多不好的形象,但日本人有禮貌這件事倒也不可否認。


其實,田寮洋濕地算逃過一劫,2010年時政府為了發展東北角地區的觀光,將如意算盤打在這片濕地上,打算用區段徵收的方式,將大片農地開發為住宅區或旅館等。好險目前這個開發計畫沒有實行,但很可惜,這片雙溪河流經的東北角重要濕地,卻未被列入國家重要溼地保護,也難保未來不會再次面對開發危機,這些候鳥則要面臨無處為家的困境。不過今年濕地被列入「國土綠網示範區」,人鳥和諧是第一件該做的事。


在這片濕地,有一些地方的農戶在此耕作,有種地瓜、花生及玉米的。不過貢寮現在最夯的特產反而是山藥,這裡的山藥也是新北市目前所推的新北健康三寶之一。在貢寮、雙溪等地所種的山藥是「基隆原生種山藥」,因為產量少,口感又特別,單價較中南部的山藥來得貴,所以農民在會在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廣下轉作。此外,配合國土綠網示範區,田寮洋濕地有大片農地要改為友善農作,年底要推出「田寮洋米」。


在田寮洋濕地的尾端,會看到用灌溉水源的溝渠洗衣的地方。在溝渠洗衣的景象,農業時代的台灣還滿常見的,現在可能寥寥無幾。台灣比較有名的應該是南庄老街前面的洗衣坑地標,現在也有幾個地方開始以回復過去洗衣坑景象做為社區空間設計的方式。其實在貢寮看到洗衣坑並不意外,但還滿隱密的,也許能在空間設計上發揮巧思,成為社區再發展的新亮點。



出了田寮洋濕地,會到台二丙線上,這裡有路標往草嶺古道。向右轉會看到另外一座跨越雙溪河的橋,此橋為「明燈橋」。明燈橋的名字是為了紀念草嶺古道虎字碑的立碑者劉明燈。同治五年(1866年),劉明燈調任台灣鎮總兵,巡守台澎兩地。隔年,劉明燈北巡時,題立了「金字碑」、「雄鎮蠻煙」、「虎字碑」,現在都成為東北角古道上的文化襲產。劉明燈當時就是在這裡過雙溪河,走現在的遠望坑街上草嶺古道的。

在這趟小旅行中,陳老師會不斷提點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角度看雙溪河,會看這條河流的多樣面貌。像在德心街上的德心宮旁的堤岸,會看到沙洲的河岸地貌,這也代表雙溪河水源豐沛,流量大。雙溪河也是著名的釣點,對釣客來說雙溪河幾座橋附近,但有看賊賊文章的提醒一下,想要去雙溪河釣魚要注意一下該河段是不是護漁區,雖然喜歡釣魚,還是要注意一下生態法規,以免享受在美景間釣魚時,卻不小心觸法。

相較於新社的慈仁宮,位於田寮洋旁的德心宮信徒恐怕更多,才能在這裡興建一座規模這麼大的廟宇。德心宮過去稱為「下洲仔媽祖廟」,宮中所祭拜的媽祖神像是於乾隆年間由湄州天后宮分出。乾隆年間創廟時,還是以茅草興建的小廟;道光十八年(1838年)改用石材建為小廟。最後一次重建是因2002年的納莉風災,緊鄰河畔的慈仁宮受到影響,於2008年決定加高地基重建呈現在規模。

這座廟剛好位於前往草嶺古道途中,而成為重要的休息處。相傳劉明燈在前往草嶺時,曾投宿於德心宮。廟後方可以看到二十幾棵榕樹,據說其中有三棵老榕樹是在乾隆年間建廟時便生長於此。而廟後方的這些老樹,已經被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珍貴老樹來保護。


在德心宮後方有著看不到的遠望坑關渡口的港口遺址,雖說看不到,但經由陳老師解說河道的縮減,便能想像。當時這了成為一個停船上下貨的貿易據點,一般的大船無法從下雙溪再往前至頂雙溪(今雙溪)地區,必須換小船前往,而需在這裡停船。在這附近也會看到一些較大的古屋,可能就是當時河運貿易賺錢的人家所興建的。



沿著雙溪河走回貢寮市區,覺得前面的路程似乎已經大致走過了貢寮地區有人群移動的一生了。從巴賽人開始,漢人移入與當地平埔族的互動,古道與河運帶來貢寮地區的興盛,劉明燈與馬偕的經歷,都讓這個新北西邊之區充滿著讀不完的歷史底蘊。幾座散落於河岸旁的砌石古厝,雖然緊閉著大門,或只留耆老坐於門外,若有機會,也許能夠從他們口中知道更多貢寮的故事。


這次小旅行的最後一站,回到了貢寮老街。目前所稱的貢寮老街就是貢寮街,過去名為「槓子寮街」。與貢寮火車站所在的朝陽街相對,位在雙溪河的南岸。整條老街夾於坊腳溪與雙溪河主流之間,會興起與當時的河運貿易應該有不小關係。 槓子寮街於嘉慶年間開始成形,咸豐、同治年間,人潮開始絡繹不絕;光緒初期,槓子寮街形成一個具規模的市集,並再次重建。尤其,這地方是淡蘭古道會經過的重要貿易交會點,貢寮在清代也維持著繁榮。日本殖民時期,貢寮火車站吸引了更多人前來交易,進行買賣。整個火車站周圍的盛況,其實是現在很難想像的。直到濱海公路開通後,貢寮老街才因商業機能轉往沿海的福隆、鹽寮等地逐漸衰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平日關係,貢寮老街除了我們這群參加小旅行的人之外,就連住戶都躲起來了。街上只剩下幾隻貓在走動,話說這裡的貓很親近人,都會主動貼近你。不過貢寮老街也不是觀光熱點,平均火車站一天出入的人也才兩百人左右,老街回歸居民生活所用,沒有像現在多數老街一樣,其實也算是種幸福?

雖然貢寮老街現在人氣不再,但若仔細觀察,仍能發現時光停滯下,老東西依仍存在的痕跡。右邊那張圖是過去的豬肉攤,那個切豬肉的板子也有好幾年的歷史。現在雖然沒有賣豬肉,不過居民們也沒將它丟棄。在這裡還能發現清朝的布莊的器具,若仔細調查,也許能發現貢寮老街的染布文化。此外,老街上還有一間一天只賣兩個小時的包子店,在街上已賣六、七十年了。




最近「地方創生」這個概念在台灣各地發酵,希望透過一些軟、硬體建設讓發展停滯的小鎮能轉向永續發展的路途。新北市政府城鄉局便向國家發展委員會爭取到三百萬元協助貢寮老街復甦。

走在老街上會看到一棟正在修復的老街屋,這是城鄉局向屋主租借,未來要作為貢寮的有機書屋。「有機」的意思便是指生活上一些友善的事。城鄉局希望這個書屋能夠作為一個基地,向貢寮老街、貢寮或整個新北市傳達一個有機生活的概念。





貢寮老街駐地工作站於四月底已經開幕,藉由這個工作站,他們要「擾動」、「激活」貢寮老街的居民,透過一些地方活化的方法,讓貢寮老街能有適合貢寮整體環境的發展。

在開幕那天他們也邀請到了日本著名的社區設計師 山崎亮,來貢寮分享經驗。賊賊以前就看過他「社區設計」這本書,裡面真的有滿多貼近在地卻也有創意的地方設計受手法。賊賊覺得工作站應該不會只關注貢寮老街的發展,而是以貢寮老街為基地,但連接貢寮其他社區的資源。

最後,工作站之後就會舉辦這個「馬偕小旅行 貢寮之旅」,賊賊還是鼓勵大家參加,聽導覽比看賊賊的文字更有趣。工作站偶爾也會辦講座,也歡迎大家前來跟他們聊貢寮的未來。



31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