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THIEF OF PLACES
地方賊1106無字.png

​地方賊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作家相片地方 賊 The thief of places

[襲產 #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舊省議會教育廳、#光復新村] 偷走霧峰曾經作為地方自治中心的那段過去 #霧峰 Wufeng /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戰後霧峰的發展,與省政府機關的南遷有很大的關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其後仍不斷與中共展開武力對峙,使得台海衝突一觸即發,台灣地區也跟著進入高度防空疏散戒備與動員階段。為免台北市成為空襲的主要目標,與中央政府同在台北的省政府,決議疏遷中部地區:一為省政府所在的中興新村;另一則為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以及省議會所在的霧峰。此外,也各自生成了省府員工眷屬宿舍群,在霧峰則是位於坑口的光復新村。


有趣的是,省政府遷至南投並不是優先被考慮的,反而霧峰有三個地點被認為不錯,包括當時故宮博物院所在地的北溝、有著霧峰神社遺跡的霧峰市區,以及光復新村所在的坑口,才是初步規劃建築辦公大樓的地方。至於員工的眷舍則被考慮建在中正路鐵路中南線以西的台糖土地。


然而,故宮和台糖公司都不願意,而霧峰市區和坑口的土地都已經被徵收。省政府便決定先在霧峰市區蓋辦公大樓,也就是後來的教育廳;坑口地區則是蓋眷舍,也就是後來的光復新村。對了,省議會所在的地方一開始被規劃要興建消費合作中心和單身職員飯廳,但在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省議會確定落腳霧峰後,才改為期用地。至於省政府所需用地,則繼續往南投走,最後選定中興新村作為第二疏散地。


跟賊賊一樣是八年級生的朋友們,應該對省政府很陌生吧!?只隱約記得小時候宋楚瑜當過省長而已,精省、凍省則是出現在高中課本裡面。台灣省議會是台灣在實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機關,相對於作為行政組織的省政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台灣省參議會。民國四十年(1951年),臺灣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域,連帶各縣市先後普選成立線、市議會,原本省參議會因選區變更而失去代表性,政府變改成立台灣省臨時省議會。


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行政院以行政命令,將臨時省議會改為「台灣省議會」。在戒嚴時期,立法院和國民大會等中央民意機構長期無法改選。相形之下,台灣省議會的代議功能被凸顯,成為當時台灣最高代表性的民意代表機構。不少省議員在台灣民主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省議會內部也是風風雨雨。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李登輝政府實施「精省」,省政府成為行政院底下的機關,失去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就連省議會也被裁撤,改為台灣省諮議會,成為研究型的機構。


民國一百零八年(2019年)元旦,省諮議會正式去任務化,不再編列員額和預算,原本的員工則納入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議會相關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等任務則移交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因此,省議會這個園區也真的是人去樓空,等待未來的活化啊!不過在真正活化之前,先讓賊帶大家偷走省議會園區的故事,以及現在的狀態。



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位在霧峰較中心的地方,剛好在霧峰兩條重要的道路:臺三線林森路和通往市區的中正路的交會口,可說是非常方便。雖然這裡的紅綠燈要等頗久的,畢竟比較少人會進去紀念園區啊!園區裡面的建築一律都是中正路734號。在通往建築群的三叉路口,有一座V字型牌樓還頗具特色,上面主要是寫著「立法院中部辦公室」,可能紀念園區較次要吧!


從路口遠遠可以看到椰林大道前方的壯觀建築,好險我們是騎機車,不然走到那邊可能會暈倒。不過賊覺得若傍晚在這裡走路,或是早晨慢跑感覺都不錯,滿愜意的,而且不用吸車子的廢氣。在椰林大道上還可以看到台汽(國光客運前身)的第一代站牌,特點是站牌桿是水泥做的。下面寫著「我愛中華」和斑駁的牌面也知道台汽的這條線是滿久以前的,連現在的國光都沒有開到霧峰。



省議會的土地面積約6.2公頃,這塊土地原屬於霧峰林家,過去是租佃農種植作物的土地。在四十年代,省議會初建立時,省議會附近有一條從南投通往台中的五分車經過,俗稱中南線。台灣省議會前身台灣省參議會和台灣省臨時省議會,會址原在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為配合省政府遷往中部便選定霧峰林家的這塊土地大興土木。


策劃遷建的委員會由當時的議長黃朝琴擔任,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臨時省議會成立,依然由改選後仍擔任議長的黃朝琴兼負遷建工程。隔年五月,建築群陸續完成,臨時省議會由台北遷往霧峰。省議會建築群是由林伯年、林澍民兩位建築師所設計,林園部分則由林業試驗所的所長林渭訪先生設計。椰林大道尾端的建築便是仿造美國白宮圓頂的「議會大廈」。


議事大樓前有兩座紅褐色的獅子挺立著,好像要守衛這座大樓,仔細看這兩隻獅子嘴巴是刻意閉著的,一說是議員要傾聽民意,一說則是人民前來議事殿堂,要保持肅靜。看漁夫的部落格,廳內還有座孫中山銅像前面有龍的圖形,象徵著帝王不再掌權,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雖然在戒嚴的時候,這些民主的象徵好像都是做做樣子,不過台灣總算是走了過來。還可以繞到議事大樓後面,圓頂比較清楚。



背對議事大樓左側的第一棟建築是上方的議員會館,為兩層建築,共分成兩棟。前棟建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後棟則立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主要是作為議員寢室所用,還設有餐廳、交誼室、康樂是、理髮室和員工消費合作社。在精省,改為立法院中部辦公室後,也會有立法委員在此住宿。



目前會館產權還是在立法院,但已交由霧峰農會重新再經營。內有一間田媽媽餐廳和一間咖啡廳,裝潢滿典雅的。咖啡廳的主餐滿不錯的,遠從香港請來的主廚表現不錯。後面的會館,雖然還有保留給委員住宿,但也開放民眾預約。賊有搶先著過了,覺得就還滿樸實的,算是這附近便宜又實惠的住宿,而且離個景點又不會算太遠,大家可以考慮看看。可是卡在法規,農會不能打廣告,上網查「議蘆薈館」。


在議員會館旁邊的建築物,在省議會時期是黃朝琴圖書館,建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在黃議員過世後,為緬懷他對台灣民主的貢獻,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改為「黃朝琴紀念館」。覺得這年代建築的氣孔都滿一致的,這裡的建築其實與某些大學的建築滿像的。通往後山,議事大樓與黃朝琴紀念館的連通道,賊覺得拍起來滿美的。


省議會大樓倚靠著一座山,真羨慕省議會的人在這上班,還有個可以散步、運動的悠閒空間。這裡也有山林前方有一座造型很特別的涼亭,名為梅亭。梅亭後方有登山步道,稱為中心隴登山步道,最高點為聚英亭。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落成,原本是作為圖書資料館,後期有稍微改建一下,應該是在王金平在任的期間。博物館內部展示內容放在立法院的介紹,以及過去所做過的重大事蹟,以及展示立法院的史料。雖然賊對議政博物館興趣沒有很高,但它也是無法滿足平常時間上班民眾參觀的需求。公家機關某些冷門博物館只有平日開這點滿糟的,也許很多人對議政博物館有興趣啊!?


建築群中包括議事大樓、朝琴館與議員會館皆於民國九七年(2008年)列為文化資產,主要是認為建築群具戰後初期特殊議政建築特色,以及見證臺灣民主議會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成為紀念園區重新再利用,雖然效果好像不彰。對了,朝琴館前也也有座黃朝琴紀念像,不知道是誰立的,但整個園區好像無法不與黃議員有關啊!




離開省議會紀念園區,往市中心走還有另外一個活化的舊行政機關。戰後,國民黨政府在台北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為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省政府決定將省政府衛生處和教育廳遷到霧峰。1960年代,衛生處遷到南投中興新村,此後便專由教育廳使用,直到90年代遷往中正路高等法院台中分院舊址。


舊省政府教育廳的建築基地,是當時的霧峰國小。興建的當時,西側部分校地有三顆巨大的榕樹,便興建口字型的建築,以保留這幾棵老樹。霧峰區公所於民國一百年(2011年)時,預計在此辦理霧峰區長青學苑的設置。保存團體擔心設置或修繕工程可能會破壞原有的建築樣貌,並展開保存行動。最後, 舊省政府教育廳也在民國一百零二年(2013年)登錄文化資產。


舊省政府教育廳在台灣歷史的重要性,首先它是省政府疏遷路徑上的第一棟省府廳舍建築。這時是台灣戰後現代建築的第一波,典型的「教室型建築」便展現在舊省政府教育廳。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曾經是辦公廳舍,真的會以為這是間小巧的國小。此外,在中興新村未完成的時候,這裡也曾作為省府大樓,當時的省主席嚴家淦也曾在這裡辦過公。



賊還滿喜歡這口字型建築的中庭,幾張著色的桌椅閑散擺放,連人都會自然的、舒服地坐在桌以上,甚至席草地而坐,在大榕樹下多麽舒服啊!目前,霧峰區樂齡學習中心、亞洲大學和霧峰文化創意協會預計將這裡打造成「老無老素樸藝術中心」,提供在地老化的霧峰居民們,一個自由揮灑的創作空間,這真的是現在滿重要的課題,一個適合且給予長者的空間。



相較於省議會紀念園區還在過渡階段;省政府教育廳作為提供給長者的樂齡場域,同樣也為省政府南遷重要空間的「光復新村」,在近年反而成為熱門的觀光打卡景點。這不僅是政府的政策加成,更是霧峰民間團體的運作,還有以「花園城市」作為規劃理念所形成的眷舍空間吸引人的緣故。寬敞的馬路上,綠蔭成片,紅磚牆內還有小巧的庭院,感覺住在這裡,生活應該滿舒適的。


前面有提到,光復新村位於霧峰的坑口地區,在新村整地之前,這裡還有坑口農事自治村的日式建築群,其餘都是旱田或蔗園。光復新村的興建在規模較大的中興新村之前,其以鄰里單元做為概念而興建,而成為後者的模範,或說光復新村其實是都市規劃的試驗場所。這也是新村的特別之處,雖然只是國有眷舍,但卻運用都市計畫的概念做小規模的實驗。


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開始整地,四期的眷舍也陸續被興建。新村內所設置的雨水、污水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在當時是全台首見的。當然,居住還會有其他集體消費需求,光復市場便成立於民國四十六(1957年),主要是供應省府員工日常生活所需,像日用品、零食飲料、雜貨和電器販賣維修等。其他還有學校、停車場、淨水廠等興建,宛若是一座小城市。



然而,作為省政府眷舍的新村,歷經省政府制度改革(凍省、精省),在921時又面臨毀村的威脅,不少住戶搬出新村,但真正影響新村變動的不是大地震。雖然村內的光復國中改作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但政府卻想標售新村這塊國有土地,住戶也收到限期搬遷的通知。




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地方人士成立「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希望藉由論述光復新村在台灣的歷史價值,讓它能完整被保留。民國一百零一年(2012年)光復新村成功登錄為文化資產中的文化景觀類型,登錄理由也指出了無論就霧峰的歷史,或是台灣的城鄉發展史,光復新村都極有價值。




賊賊隔了兩年再次來到光復新村,才發現光復新村真的滿大的,觀光客走的部分多是第二期的眷舍。還滿喜歡傍晚走在這裡的感覺,遊客不會太多,林蔭擋住了烈陽,涼風徐徐的很舒服,只是蚊子有點多。與上次來的時候,光復新村多了不少店家,可能台中市政府的摘星計畫真的有成吧!? 不過店家同質性好像挺高的,在打卡熱潮過後,是否還能持續作為青創/文創園區,還得再觀察看看。




參考文獻:

台汽客運舊站牌:霧峰省議會

原台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

霧峰大同路的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前員工合影

國內有省,省中有國」的中興新村是如何誕生的?

活化舊省府教育廳工程 打造老無老素樸藝術中心

舊省政府教育廳老榕樹

賴清德宣示「省級機關走入歷史」 徐國勇:業務費歸零,保留省主席、省諮議會長

省諮議會轉型國際化 地方盼留民主足跡

沃草神預算》臺灣省政府及諮議會「沒事做」 精省後還年燒兩億?

60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